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1-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一、宗教市场研究历史渊源 | 第15页 |
二、宗教市场理论范式研究 | 第15-16页 |
三、宗教市场竞争问题研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一、宗教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关联性研究 | 第17页 |
二、宗教市场理论对于我国宗教问题的适用性探讨 | 第17-18页 |
三、宗教市场理论在我国宗教问题的具体应用 | 第18-19页 |
四、实证研究分析宗教市场理论的诸多命题 | 第19页 |
五、藏传佛教政教史与寺院经济史研究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藏传佛教发展历程概述 | 第21-25页 |
第一节 藏传佛教教派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一、藏传佛教各教派概述 | 第21-22页 |
二、藏传佛教教义与佛教发展 | 第22页 |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的“政教合一”制度 | 第22-25页 |
一、藏传佛教“政教合一”形成的经济社会条件 | 第22-23页 |
二、藏传佛教教派“政教合一”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选取明代加以考察的原因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明代藏传佛教教派竞争发展的内在逻辑 | 第25-31页 |
第一节 教派寺院发展与寺院建设 | 第25-29页 |
一、藏传佛教教派寺院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二、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收入来源 | 第27-28页 |
三、寺院规模及其功能变迁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藏传佛教宗教市场发展内在逻辑 | 第29-31页 |
一、藏传佛教宗教市场需求方分析 | 第29页 |
二、藏传佛教宗教市场供给方分析 | 第29-30页 |
三、藏传佛教教派竞争举例说明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基于Stackelberg-Spence-Dixit模型的宗教经济分析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寺院实力衡量与教派竞争模型选取 | 第31-33页 |
一、藏传佛教教派寺院实力衡量 | 第31-32页 |
二、选取Stackelberg-Spence-Dixit模型原因与假说条件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模型推演与教派竞争情形分析 | 第33-37页 |
一、原有教派与潜在竞争教派竞争模型推演 | 第33-34页 |
二、藏传佛教教派竞争情形分析 | 第34-37页 |
第六章 寺院规模与教派竞争的庄严效应分析 | 第37-48页 |
第一节 寺院规模与教派竞争的实证分析 | 第37-45页 |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7-39页 |
二、模型选取与初步估计结果 | 第39-40页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40-45页 |
第二节 寺院规模的庄严效应分析(GrandeurEffect) | 第45-48页 |
一、庄严效应(GrandeurEffect) | 第45-46页 |
二、庄严效应补充说明 | 第46-48页 |
第七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 第48-5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