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软模板剂辅助合成不同形貌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23页
    1.1 ZSM-5分子筛简介第9-11页
    1.2 ZSM-5分子筛的合成方法第11-13页
        1.2.1 有机结构导向剂法合成ZSM-5分子筛第11-12页
        1.2.2 晶种法合成ZSM-5分子筛第12-13页
    1.3 制备多级孔ZSM-5分子筛第13-19页
        1.3.1 后处理法制备介孔ZSM-5 分子筛第13-15页
        1.3.2 模板剂辅助法合成介孔ZSM-5分子筛第15-19页
    1.4 甲醇制汽油反应介绍第19-21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1-23页
        1.5.1 研究目的第21页
        1.5.2 主要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3-33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试剂第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2 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制备过程第24-27页
        2.2.1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辅助合成多级孔ZSM-5第24-25页
        2.2.2 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辅助合成多级孔ZSM-5第25-27页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第27-29页
        2.3.1 广角X-射线粉末衍射(wide-angle XRD)第27页
        2.3.2 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small-angle XRD)第27页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27-28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8页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8页
        2.3.6 氮气吸附-脱附第28页
        2.3.7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28-29页
        2.3.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第29页
        2.3.9 热重(TGA)第29页
    2.4 甲醇制汽油反应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9-33页
        2.4.1 甲醇制汽油反应评价装置第29-30页
        2.4.2 甲醇制汽油反应产物分析方法及评价指标第30-33页
第3章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辅助合成同时具备晶体内及晶体间介孔的ZSM-5纳米晶聚集体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3-41页
        3.2.1 XRD第33-34页
        3.2.2 SEM第34-35页
        3.2.3 TEM第35-38页
        3.2.4 氮气吸附-脱附第38-39页
        3.2.5 NH_3-TPD第39-41页
    3.3 甲醇制汽油反应活性测试第41-42页
    3.4 小结第42-45页
第4章 双亲有机硅烷辅助合成多层纳米片状ZSM-5分子筛第45-69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双亲有机硅烷加入量对合成样品性质的影响第45-53页
        4.2.1 XRD第45-46页
        4.2.2 FT-IR第46-47页
        4.2.3 SEM第47-48页
        4.2.4 TEM第48-50页
        4.2.5 氮气吸附-脱附第50-52页
        4.2.6 NH_3-TPD第52-53页
    4.3 甲醇制汽油反应活性测试第53-58页
    4.4 S-1晶种加入量对合成样品性质的影响第58-67页
        4.4.1 XRD第58-59页
        4.4.2 FT-IR第59-60页
        4.4.3 SEM第60-62页
        4.4.4 氮气吸附-脱附第62-64页
        4.4.5 NH_3-TPD第64-66页
        4.4.6 甲醇制汽油反应活性测试第66-67页
    4.5 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多层纳米片状ZSM-5分子筛的结晶机理第69-81页
    5.1 不同结晶时间样品的制备步骤第69页
    5.2 不同结晶时间样品的表征第69-77页
        5.2.1 小角及广角XRD第69-71页
        5.2.2 SEM及TEM第71-74页
        5.2.3 氮气吸附-脱附第74-77页
    5.3 结晶机理探讨第77-80页
    5.4 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弹性箔片气体动压轴承润滑机理研究
下一篇: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分子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