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辽东湾主力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9-18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5页
        1.2.1 生烃动力学实验第9-11页
        1.2.2 生烃动力学模型第11-14页
        1.2.3 动力学参数的地质应用第14-15页
    1.3 研究区存在问题第15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成果第15-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页
        1.4.3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第16-18页
第2章 生烃动力学实验第18-32页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8-22页
        2.1.1 区域构造背景第18-19页
        2.1.2 地层沉积特征第19-21页
        2.1.3 油气地质特征第21-22页
    2.2 实验样品第22-23页
    2.3 密闭体系动力学模拟实验第23-26页
        2.3.1 密闭体系实验装置第23-25页
        2.3.2 生烃动力学实验第25-26页
    2.4 开放体系动力学模拟实验第26-28页
        2.4.1 开放体系实验装置第26-28页
        2.4.2 生烃动力学实验第28页
    2.5 实验数据处理及动力学参数计算第28-32页
        2.5.1 实验数据处理第28-29页
        2.5.2 动力学参数计算第29-32页
第3章 辽东湾不同类型烃源岩动力学特征第32-42页
    3.1 不同类型烃源岩产率特征第32-34页
    3.2 开放体系动力学特征第34-37页
    3.3 密闭体系动力学特征第37-42页
        3.3.1 液态烃动力学特征第37-38页
        3.3.2 气态烃动力学特征第38-40页
        3.3.3 总烃动力学特征第40-42页
第4章 辽东湾生烃动力学应用第42-61页
    4.1 辽东湾烃源岩综合分析第42-44页
        4.1.1 辽东湾盆地地温场第42-43页
        4.1.2 辽东湾有机质类型分布第43页
        4.1.3 辽东湾恢复TOC特征第43-44页
    4.2 油气生成模型建立标准及参数选择第44-46页
        4.2.1 油气生成模型建立标准第44-45页
        4.2.2 油气生成模型参数选择第45-46页
    4.3 辽东湾油气生成模型第46-61页
        4.3.1 辽西北洼油气生成模型第46-49页
        4.3.2 辽西中洼油气生成模式第49-51页
        4.3.3 辽西南洼油气生成模式第51-53页
        4.3.4 辽中北洼油气生成模型第53-55页
        4.3.5 辽中中洼油气生成模型第55-57页
        4.3.6 辽中南洼油气生成模型第57-59页
        4.3.7 辽东南洼油气生成模式第59-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在攻读硕士学位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owrank有限差分方法的弹性逆时偏移
下一篇:四川盆地巴中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沉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