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页 |
1.5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HYJZ9-3 油田大孔道识别及定位研究 | 第14-49页 |
2.1 HYJZ9-3 油田概况 | 第14-15页 |
2.2 大孔道的形成机理及矿场响应特征 | 第15-17页 |
2.2.1 大孔道的形成机理 | 第15-16页 |
2.2.2 大孔道的矿场响应特征 | 第16-17页 |
2.3 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简介 | 第17-32页 |
2.3.1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 | 第17-22页 |
2.3.2 HYJZ9-3 油田的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 | 第22-30页 |
2.3.3 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结果与注采关系对比 | 第30-32页 |
2.4 大孔道的空间定位 | 第32-48页 |
2.4.1 大孔道空间定位基本流程 | 第32-33页 |
2.4.2 HYJZ9-3 油田的大孔道空间定位 | 第33-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HYJZ9-3 油田精细油藏数值模拟 | 第49-73页 |
3.1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 | 第49-51页 |
3.1.1 精细油藏描述基础上的精细油藏数值模拟 | 第49-50页 |
3.1.2 油藏动态数值模拟 | 第50-51页 |
3.2 HYJZ9-3 油田阶段性动态跟踪精细数值模拟 | 第51-60页 |
3.2.1 HYJZ9-3 油田阶段性油藏数模模型 | 第51-58页 |
3.2.2 HYJZ9-3 油田阶段性历史拟合研究结果 | 第58-60页 |
3.3 HYJZ9-3 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60-72页 |
3.3.1 HYJZ9-3 油田砂体剩余油分布情况 | 第60-65页 |
3.3.2 HYJZ9-3 油田剩余油分布模式 | 第65-71页 |
3.3.3 剩余油分模式总结 | 第71-7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HYJZ9-3 油田剩余油挖潜方案研究 | 第73-107页 |
4.1 调剖堵水 | 第73-76页 |
4.2 层系重组 | 第76-90页 |
4.3 基于流线模拟的水井注水量优化 | 第90-96页 |
4.4 基于含水率的油井产液量优化 | 第96-98页 |
4.5 聚合物驱 | 第98-104页 |
4.6 挖潜方案效果对比 | 第104-10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结论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