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4页 |
·多氯联苯的污染和治理 | 第19-25页 |
·PCBs的污染状况 | 第21-22页 |
·PCBs的毒性和危害 | 第22-23页 |
·PCBs的治理 | 第23-24页 |
·环境中PCBs的检测 | 第24页 |
·环糊精在治理PCBs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一氧化碳的污染和治理 | 第25-31页 |
·常见的CO氧化催化剂 | 第25-26页 |
·纳米尺度金催化剂对CO的催化氧化 | 第26-30页 |
·纳米金合金催化剂对CO的氧化 | 第30-31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44-53页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44-49页 |
·薛定谔方程 | 第44-45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45-48页 |
·基组 | 第48页 |
·有效核势 | 第48-49页 |
·分子模拟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三章 CD包合PCB52分子的密度泛函和分子动力学研究 | 第53-74页 |
·前言 | 第53-54页 |
·计算细节 | 第54-5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5-64页 |
·独立CDs和PCB52分子的构型优化 | 第56-59页 |
·主客体分子比例为1:1和1:2的络合物 | 第59-61页 |
·主客体分子比例为2:1和2:2的络合物 | 第61-62页 |
·溶剂化效应对包合物的影响 | 第62-63页 |
·包合物的形成过程 | 第63-64页 |
·包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 | 第64页 |
·结论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第四章 Beta-CD包合PCB126的理论研究 | 第74-93页 |
·前言 | 第74-75页 |
·计算方法 | 第75-7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6-85页 |
·包合络合物的形成 | 第76-83页 |
·包合络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第五章:纳米金团簇催化CO氧化过程中的碳酸盐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 | 第93-104页 |
·前言 | 第93-94页 |
·计算方法 | 第94-9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95-100页 |
·O_2和CO在Au_2~-上的吸附 | 第95-97页 |
·有Au_2O~-参与生成碳酸盐的反应 | 第97-99页 |
·直接生成碳酸盐的反应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第六章 Au_2~-和AuAg~-团簇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的理论比较研究 | 第104-127页 |
·前言 | 第104-105页 |
·计算方法 | 第10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05-118页 |
·Au_2~-、AuAg~-对O_2、CO的吸附 | 第106-109页 |
·CO在Au_2~-上的催化氧化 | 第109-115页 |
·CO在AuAg~-上的催化氧化 | 第115-118页 |
·结论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8-129页 |
附件 | 第129-14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