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1.4 研究贡献与创新 | 第16页 | 
| 1.5 研究思路框架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8-24页 | 
| 2.1 风险中性概率密度函数(RND)的提取 | 第18-22页 | 
| 2.1.1 期权隐含参数研究从波动率微笑开始 | 第18-19页 | 
| 2.1.2 从隐含波动率到整个RND的提取 | 第19页 | 
| 2.1.3 RND估计的主要方法 | 第19-20页 | 
| 2.1.4 平滑RND的主要方法 | 第20-22页 | 
| 2.2 风险中性概率密度函数(RND)的应用 | 第22-23页 | 
| 2.3 风险溢酬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及模型方法 | 第24-42页 | 
| 3.1 股指期权市场 | 第24-26页 | 
| 3.1.1 期权市场 | 第24-25页 | 
| 3.1.2 上证50ETF期权 | 第25-26页 | 
| 3.2 衍生品定价 | 第26-31页 | 
| 3.2.1 风险中性定价 | 第26页 | 
| 3.2.2 二叉树 | 第26-27页 | 
| 3.2.3 无套利定价 | 第27-29页 | 
| 3.2.4 利用股票和债券的复制 | 第29-30页 | 
| 3.2.5 连续时间极限 | 第30-31页 | 
| 3.3 布莱克-舒尔斯模型 | 第31-35页 | 
| 3.3.1 模型介绍 | 第31-32页 | 
| 3.3.2 模型推导 | 第32-34页 | 
| 3.3.3 分解布莱克—舒尔斯模型 | 第34-35页 | 
| 3.4 提取风险中性概率密度函数及风险中性各阶矩 | 第35-42页 | 
| 3.4.1 风险中性概率密度函数 | 第35-39页 | 
| 3.4.2 三次样条函数 | 第39-41页 | 
| 3.4.3 风险中性各阶矩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2-60页 | 
| 4.1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 4.2 风险中性测度及现实测度下的各阶矩 | 第42-48页 | 
| 4.2.1 从RND得到风险中性各阶矩 | 第42-46页 | 
| 4.2.2 现实测度下的各阶矩 | 第46-48页 | 
| 4.3 隐含高阶矩信息含量 | 第48-52页 | 
| 4.3.1 隐含矩信息对未来实际矩的预测效果 | 第48-51页 | 
| 4.3.2 偏度、峰度与波动率的关系 | 第51-52页 | 
| 4.4 风险溢酬的信息含量 | 第52-60页 | 
| 4.4.1 高阶矩风险溢酬与市场超额收益率的关系 | 第52-53页 | 
| 4.4.2 高阶矩风险溢酬间的相互关系 | 第53-54页 | 
| 4.4.3 高阶矩及其风险溢酬与市场流动性的关系 | 第54-57页 | 
| 4.4.4 高阶矩及其风险溢酬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关系 | 第57-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0-63页 |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