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辅助设备论文--液压设备论文

高压航空作动器用往复O形圈结构优化及疲劳寿命预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往复密封材料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往复密封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往复密封结构优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4 往复密封疲劳寿命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实际安装状态下O形圈力学特性分析第20-38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O形圈实际安装预压缩模型建立第20-25页
        2.2.1 几何模型第21-22页
        2.2.2 材料参数第22-24页
        2.2.3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第24-25页
    2.3 不同因素对O形圈安装过程性能影响分析第25-29页
        2.3.1 不同预压缩模型的O形圈力学性能第25-26页
        2.3.2 不同压缩率对安装预压缩性能的影响第26-28页
        2.3.3 不同介质压力对安装预压缩性能的影响第28-29页
    2.4 基于往复O形圈实际安装过程的结构参数优化第29-35页
        2.4.1 安装过程O形圈性能演变第29-31页
        2.4.2 影响因素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第31-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8页
第3章 静压工作状态下O形圈力学特性分析及优化第38-60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往复O形密封圈实际使用失效案例分析第38-39页
    3.3 往复O形圈密封系统结构优化方法及设计简介第39-43页
        3.3.1 静密封分析模型建立第39-40页
        3.3.2 正交试验方法简介第40-41页
        3.3.3 正交试验设计第41-43页
    3.4 往复O形圈密封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43-56页
        3.4.1 高压21MPa下不同参数对O形密封圈性能影响第43-49页
        3.4.2 超高压35MPa下不同参数对O形密封圈性能影响第49-53页
        3.4.3 重要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53-56页
    3.5 往复O形圈密封系统结构优化分析第56-58页
        3.5.1 密封性能判定准则第56-57页
        3.5.2 密封结构优化分析第57-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往复工作状态下O形圈力学特性分析第60-72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O形圈往复动密封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第60-62页
        4.2.1 计算模型建立第60-62页
        4.2.2 加载及边界条件设置第62页
    4.3 O形圈往复动密封性能分析第62-69页
        4.3.1 不同材料对密封性能影响第62-66页
        4.3.2 不同压缩率对密封性能影响第66-68页
        4.3.3 不同摩擦系数对密封性能影响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2页
第5章 往复O形密封圈疲劳寿命预测第72-84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橡胶密封圈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简介第72-75页
    5.3 往复速度对O形圈疲劳寿命影响第75-79页
        5.3.1 应变能释放率计算第75-77页
        5.3.2 疲劳寿命预测分析第77-79页
    5.4 交变介质压力对O形圈疲劳寿命影响第79-81页
        5.4.1 交变介质压力计算模型建立第79页
        5.4.2 应变能释放率计算第79-80页
        5.4.3 疲劳寿命预测分析第80-81页
    5.5 本章小结第81-8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8页
    6.1 结论第84-85页
    6.2 展望第85-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铁路LTE专网覆盖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软质密封材料与9Cr18钢配副摩擦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