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痕非对称性的任意残余应力仪器化球形压入分析方法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 | 第11-12页 |
1.2 残余应力的传统测试方法概述 | 第12-14页 |
1.3 残余应力的仪器化压入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3.1 压入法的基本原理 | 第14-16页 |
1.3.2 现有压入测试方法 | 第16-21页 |
1.3.3 压入法存在的关键问题 | 第21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压入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关系推导 | 第23-33页 |
2.1 球形压入的Hertz理论 | 第23-24页 |
2.2 弹性压入的基本关系 | 第24-26页 |
2.3 弹塑性压入的基本关系 | 第26-28页 |
2.4 塑性压入的基本关系 | 第28-30页 |
2.5 球形压入的量纲分析 | 第30-32页 |
2.5.1 量纲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2.5.2 无残余应力下的球形压入 | 第31-32页 |
2.6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有限元的仿真方法和案例分析 | 第33-45页 |
3.1 有限元的仿真方法 | 第33-36页 |
3.1.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假设 | 第33-34页 |
3.1.2 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34-35页 |
3.1.3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35-36页 |
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6-41页 |
3.2.1 几何模型 | 第36-37页 |
3.2.2 材料属性 | 第37-38页 |
3.2.3 分析步 | 第38页 |
3.2.4 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3.2.5 接触与摩擦 | 第39-40页 |
3.2.6 网格划分 | 第40页 |
3.2.7 可靠性验证 | 第40-41页 |
3.3 材料参数对载荷-深度曲线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1 弹性参数 | 第41-43页 |
3.3.2 塑性参数 | 第43-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剪切应力与压痕非对称性的关系 | 第45-59页 |
4.1 压痕非对称性的定义 | 第45-46页 |
4.2 压痕非对称性的量纲分析 | 第46-50页 |
4.2.1 无量纲的关系表达式 | 第46-47页 |
4.2.2 材料塑性参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3 相对压入深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 关系表达式的建立 | 第50-52页 |
4.4 数值检验 | 第52-58页 |
4.4.1 准确性分析 | 第52-55页 |
4.4.2 稳定性分析 | 第55-58页 |
4.5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表面残余应力的球形压入分析方法 | 第59-73页 |
5.1 等轴应力与相对载荷的关系 | 第59-67页 |
5.1.1 关系表达式 | 第59-61页 |
5.1.2 准确性分析 | 第61-62页 |
5.1.3 稳定性分析 | 第62-67页 |
5.2 识别任意残余应力的分析方法 | 第67页 |
5.3 数值检验 | 第67-71页 |
5.3.1 准确性分析 | 第67-68页 |
5.3.2 稳定性分析 | 第68-71页 |
5.4 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创新点 | 第73-74页 |
6.3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