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引言 | 第10-15页 |
1.1.1 微晶玻璃的定义及特征 | 第10-11页 |
1.1.2 微晶玻璃制备的热力学过程 | 第11-14页 |
1.1.3 微晶玻璃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 平板微晶玻璃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2.1 压延法微晶玻璃 | 第15页 |
1.2.2 烧结法微晶玻璃 | 第15-16页 |
1.2.3 浇铸法微晶玻璃 | 第16页 |
1.2.4 浮法微晶玻璃 | 第16页 |
1.3 浮法微晶玻璃的概况 | 第16-19页 |
1.3.1 浮法微晶玻璃工艺的优越性 | 第16-17页 |
1.3.2 浮法微晶玻璃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 第17-19页 |
1.4 CaO-MgO-Al_2O_3-SiO_2系统微晶玻璃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1.5.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与测试 | 第23-31页 |
2.1 实验流程设计 | 第23页 |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23-25页 |
2.3 微晶玻璃样品的制备 | 第25-28页 |
2.3.1 玻璃组成设计 | 第25-26页 |
2.3.2 基础玻璃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3 差热分析 | 第27页 |
2.3.4 微晶玻璃的制备 | 第27-28页 |
2.4 结构与性能测试 | 第28-31页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8页 |
2.4.2 电子探针显微结构分析(EPMA) | 第28-29页 |
2.4.3 高温粘度分析 | 第29页 |
2.4.4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29页 |
2.4.5 扫描电镜(SEM)及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显微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2.4.6 原子力显微镜(AFM)表面形貌和粗糙度分析 | 第30-31页 |
第3章 CMAS浮法微晶玻璃的成形工艺及熔体析晶控制 | 第31-39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CMAS浮法微晶玻璃的制备 | 第32页 |
3.3 CMAS浮法微晶玻璃的高温粘度及熔体析晶控制 | 第32-35页 |
3.3.1 高温粘度分析 | 第32-34页 |
3.3.2 高温熔体析晶控制 | 第34-35页 |
3.4 CMAS浮法微晶玻璃的表面质量的研究 | 第35-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SnO_2对CMAS浮法微晶玻璃分相、成核和析晶过程的影响 | 第39-49页 |
4.1 引言 | 第39-40页 |
4.2 锡引入量的确定及微晶玻璃的制备 | 第40-42页 |
4.3 SnO_2对相变过程的影响 | 第42-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CMAS浮法微晶玻璃分相、成核、析晶的研究及微观结构分析 | 第49-86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热处理制度对CMAS浮法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 第49-57页 |
5.2.1 差热分析 | 第50-51页 |
5.2.2 FESEM分析 | 第51-52页 |
5.2.3 XRD分析 | 第52-54页 |
5.2.4 形貌分析 | 第54-57页 |
5.3 微量助熔剂对玻璃性能和相变过程的影响 | 第57-84页 |
5.3.1 F对微晶玻璃性能和相变过程的影响 | 第58-71页 |
5.3.2 P_2O_5对微晶玻璃性能和相变过程的影响 | 第71-81页 |
5.3.3 F和P_2O_5对微晶玻璃性能和相变过程的影响 | 第81-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