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4-29页 |
1.1 传统村落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1.1 传统村落的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1.2 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1.1.3 传统村落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1.2 海南火山岩传统村落及村落风水林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2.1 火山岩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2 村落风水林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2.3 火山岩传统村落及其风水林的研究价值 | 第24-25页 |
1.3 研究理论依据 | 第25-27页 |
1.3.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 第25页 |
1.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1.3.3 乡村景观规划理论 | 第26页 |
1.3.4 反规划理论 | 第26-27页 |
1.3.5 风水理论 | 第27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8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1.4.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内容 | 第29-34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9-3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2.2.1 格局调查 | 第30-31页 |
2.2.2 植物物种组成调查 | 第31页 |
2.2.3 保育现状调查 | 第31-32页 |
2.2.4 景观调查 | 第32页 |
2.3 调查时间、地点 | 第32-33页 |
2.4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3 海南火山岩传统村落的现状特征 | 第34-47页 |
3.1 调查概况分析 | 第34-44页 |
3.1.1 石山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34-36页 |
3.1.2 永兴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36页 |
3.1.3 遵谭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36-37页 |
3.1.4 府城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37-38页 |
3.1.5 旧州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38-39页 |
3.1.6 金江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39-40页 |
3.1.7 老城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40-41页 |
3.1.8 大丰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41-42页 |
3.1.9 永发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42页 |
3.1.10 桥头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42-43页 |
3.1.11 峨蔓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43-44页 |
3.1.12 木棠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44页 |
3.1.13 龙河镇火山岩传统村落 | 第44页 |
3.2 研究区域内火山岩传统村落的现状特征小结 | 第44-47页 |
4 海南火山岩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特征分析 | 第47-53页 |
4.1 传统文化特征内涵分析 | 第47-52页 |
4.1.1 民族风俗文化 | 第47-48页 |
4.1.2 植物崇拜文化 | 第48-49页 |
4.1.3 宗族和寺庙信仰文化 | 第49-50页 |
4.1.4 火山文化 | 第50-52页 |
4.2 传统文化内涵的实际应用价值分析 | 第52-53页 |
4.2.1 增强火山村民的身份认同感 | 第52页 |
4.2.2 建设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村落 | 第52-53页 |
5 海南火山岩传统村落的空间序列形态及其文化生态格局分析 | 第53-58页 |
5.1 火山岩传统村落的空间序列形态格局 | 第54-56页 |
5.2 火山岩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格局 | 第56-58页 |
6 以村落风水林为主要景观因子的村落景观格局分析 | 第58-70页 |
6.1 村落风水林与其它景观因子之间的格局分布规律分析 | 第58-64页 |
6.1.1 风水林与山系的格局分布关系 | 第58-59页 |
6.1.2 风水林与水体的格局分布关系 | 第59-61页 |
6.1.3 风水林与建筑的格局分布关系 | 第61-64页 |
6.2 村落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分析 | 第64-70页 |
6.2.1 植被类型 | 第64页 |
6.2.2 群落结构 | 第64-65页 |
6.2.3 植物组成 | 第65-67页 |
6.2.4 常见风水树文化内涵 | 第67-70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70-83页 |
7.1 结论 | 第70-72页 |
7.2 建议与展望 | 第72-83页 |
7.2.1 火山岩传统村落及其风水林的保护、保育现状 | 第72-74页 |
7.2.2 火山岩传统村落及其风水林景观的独特应用价值 | 第74-76页 |
7.2.3 建议 | 第76-81页 |
7.2.4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附录 | 第88-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