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13-14页 |
1.4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8页 |
1.4.1 互联网金融理论 | 第14-15页 |
1.4.2 互联网票据与其运用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及现状分析 | 第18-24页 |
2.1 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2.1.1 票据的涵义和功能 | 第18-19页 |
2.1.2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2.2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主要经营管理模式 | 第20-22页 |
2.2.1 票据专营机构模式 | 第21页 |
2.2.2 票据中心模式 | 第21页 |
2.2.3 事业部模式 | 第21-22页 |
2.3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存在的问题与瓶颈 | 第22-24页 |
2.3.1 票据业务经营同质化显著 | 第22页 |
2.3.2 票据业务创新与监管要求的协调 | 第22页 |
2.3.3 缺乏互联网经营的意识和措施 | 第22页 |
2.3.4 电子票据占比偏低 | 第22-23页 |
2.3.5 小微企业票据融资难现象普遍存在 | 第23-24页 |
第3章 互联网票据业务的产生和发展模式分析 | 第24-41页 |
3.1 P2P网贷平台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3.1.1 P2P简介 | 第24页 |
3.1.2 我国网络P2P贷款市场概况 | 第24-26页 |
3.2 互联网票据业务的产生及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3.2.1 高信用度 | 第26-27页 |
3.2.2 标准化程度低带来的市场空间 | 第27-28页 |
3.2.3 投资主体单一化带来的发展机会 | 第28-29页 |
3.3 互联网票据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模式分析 | 第29-35页 |
3.3.1 业务创新模式 | 第30-32页 |
3.3.2 产品创新模式 | 第32-35页 |
3.4 互联网票据业务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 第35-41页 |
3.4.1 互联网票据上线以来的收益走势 | 第36-38页 |
3.4.2 互联网票据业务风险分析 | 第38-39页 |
3.4.3 互联网票据业务对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互联网票据业务创新策略 | 第41-55页 |
4.1 商业银行互联网票据业务的SWOT分析 | 第41-48页 |
4.1.1 优势(Strength)分析 | 第41-42页 |
4.1.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 第42-43页 |
4.1.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 第43-45页 |
4.1.4 威胁(Threats)分析 | 第45-46页 |
4.1.5 互联网票据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6-48页 |
4.2 改革传统经营体制 | 第48-49页 |
4.2.1 重视小微企业小额票据带来的“长尾效应” | 第48页 |
4.2.2 加强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 第48-49页 |
4.2.3 建立“线上直销+线下营销”的立体营销体系 | 第49页 |
4.3 建立和运用互联网平台 | 第49-51页 |
4.3.1 利用大数据模型构建票据电子化信息系统和线上票据金融服务平台 | 第49-50页 |
4.3.2 发展自身的互联网票据理财业务 | 第50页 |
4.3.3 发挥互联网票据企业客户集聚效应 | 第50-51页 |
4.4 开展互联网票据业务创新 | 第51-52页 |
4.4.1 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合作 | 第51页 |
4.4.2 运用“差异化战略”创新应用多元化票据衍生产品 | 第51-52页 |
4.5 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票据业务成效预测 | 第52-55页 |
4.5.1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长尾效应” | 第52-53页 |
4.5.2 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 | 第53页 |
4.5.3 “1+1>2”实现公私联动 | 第53页 |
4.5.4 创新树立行业核心竞争力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