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输煤栈桥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 第9-11页 |
1.3 栈桥结构减振理论分析 | 第11-13页 |
1.3.1 结构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 第11-12页 |
1.3.2 栈桥减振的措施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栈桥钢桁架及支架动力测试分析 | 第15-35页 |
2.1 一号落煤筒至二号落煤筒间栈桥结构动力测试 | 第15-20页 |
2.1.1 试验仪器和测试方法 | 第15-17页 |
2.1.2 一号落煤筒至二号落煤筒间栈桥工程概况 | 第17-18页 |
2.1.3 栈桥测试方案 | 第18页 |
2.1.4 栈桥测试布点 | 第18-20页 |
2.2 一号落煤筒至二号落煤筒间栈桥动力分析 | 第20-23页 |
2.2.1 栈桥钢桁架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及初步分析 | 第20-21页 |
2.2.2 栈桥支架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及初步分析 | 第21-23页 |
2.3 栈桥振动的评价标准及影响评价 | 第23-34页 |
2.3.1 栈桥振动的评价标准 | 第23-25页 |
2.3.2 栈桥振动的影响评价 | 第25-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栈桥动力特性及动力时程有限元分析 | 第35-55页 |
3.1 栈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35-41页 |
3.1.1 栈桥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3.1.2 栈桥结构荷载计算 | 第37页 |
3.1.3 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及模态分析 | 第37-41页 |
3.2 引起栈桥振动的主要振源分析 | 第41-51页 |
3.2.1 输送带张力分析与计算 | 第41-47页 |
3.2.2 托辊动载荷计算 | 第47-49页 |
3.2.3 胶带弯曲变形及煤的不均匀所产生的动载荷 | 第49-51页 |
3.3 栈桥钢桁架及支架振动响应分析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栈桥钢桁架减振设计研究 | 第55-71页 |
4.1 栈桥钢桁架结构形式设计 | 第55-63页 |
4.1.1 栈桥钢桁架截面设计分析 | 第55页 |
4.1.2 钢桁架腹杆设计形式及动力响应对比 | 第55-60页 |
4.1.3 带下撑钢桁架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60-63页 |
4.2 既有钢桁架减振加固设计 | 第63-70页 |
4.2.1 加固既有钢桁架减振设计方案 | 第63-65页 |
4.2.2 既有钢桁架减振效果分析 | 第65-69页 |
4.2.3 既有钢桁架减振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栈桥支架减振设计研究 | 第71-85页 |
5.1 几种常见支架减振设计研究 | 第71-81页 |
5.1.1 增大梁柱截面减振分析 | 第71-73页 |
5.1.2 增加次梁减振分析 | 第73-74页 |
5.1.3 增加次梁及板减振分析 | 第74-77页 |
5.1.4 增设侧向支撑减振 | 第77-81页 |
5.2 多种支架减振设计方案效果对比分析 | 第81-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6 既有栈桥减振设计研究 | 第85-89页 |
6.1 既有栈桥减振设计分析 | 第85-86页 |
6.2 既有栈桥减振设计应用 | 第86-8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 | 第97页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