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的约谈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 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产生的基础 | 第17-21页 |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 第17-18页 |
(二)平衡论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三)软法治理的推动 | 第19页 |
(四)其他领域的约谈实践 | 第19-21页 |
三 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法律定位 | 第21-32页 |
(一)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基本含义 | 第21-22页 |
(二)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法律属性 | 第22-26页 |
(三)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特征 | 第26-28页 |
(四)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法律依据 | 第28-32页 |
四 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现状分析 | 第32-42页 |
(一)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主体 | 第32-35页 |
(二)我国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适用范围 | 第35-37页 |
(三)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程序 | 第37-39页 |
(四)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效力 | 第39-41页 |
(五)小结 | 第41-42页 |
五 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制度的建构 | 第42-55页 |
(一)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引入之正当性 | 第42-43页 |
(二)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基本原则 | 第43-46页 |
(三)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适用范围 | 第46-48页 |
(四)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程序 | 第48-50页 |
(五)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效力 | 第50-52页 |
(六)网络信息监管领域约谈的监督救济机制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