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运算器和控制器(CPU)论文

DDR SDRAM访存延时解析建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背景第10-11页
        1.1.2 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第15-16页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论文的主要目标第15-16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6-18页
第二章 DDR SDRAM存储器及访存延时影响因素第18-30页
    2.1 DDR SDRAM存储器简介第18-22页
        2.1.1 DDR SDRAM存储器介绍第18-21页
        2.1.2 DDR SDRAM存储器控制器第21-22页
    2.2 DDR SDRAM时序分析第22-25页
        2.2.1 读请求访存过程第23-24页
        2.2.2 写请求访存过程第24-25页
    2.3 DDR SDRAM访存延时重要影响因素分析第25-29页
        2.3.1 JEDECDDR SDRAM协议第25-27页
        2.3.2 行缓冲命中率第27页
        2.3.3 DDR SDRAMBank状态第27页
        2.3.4 读写访存顺序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DDR SDRAM访存延时解析模型的推导第30-42页
    3.1 DDR SDRAM访存延时解析模型概述第31-36页
        3.1.1 模型参数第31-35页
        3.1.2 模型假设第35-36页
    3.2 DDR SDRAM访存延时解析模型的线性推导第36-40页
        3.2.1 总线或互联架构延时第36页
        3.2.2 DDR SDRAM存储器物理层延时第36-37页
        3.2.3 DDR SDRAM访存请求服务延时第37-39页
        3.2.4 平均访存延时组成第39-40页
    3.3 针对LPDDR SDRAM访存延时模型的扩展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DDR SDRAM访存延时解析模型的实现第42-56页
    4.1 使用二进制执行工具获得访存Trace流第42-45页
        4.1.1 处理器仿真模型Gem5介绍第42-43页
        4.1.2 Gem5仿真器的配置和启动过程第43-45页
    4.2 基于堆栈距离获取LLCmisses访存流第45-48页
        4.2.1 堆栈距离概念第45-46页
        4.2.2 利用堆栈距离获取LLCmisses访存流第46-48页
    4.3 基于LRU替换算法获取LLCwritebacks访存流第48-49页
        4.3.1 Cache的LRU替换算法第48页
        4.3.2 利用LRU替换算法获取LLCwritebacks访存流第48-49页
    4.4 使用LLCmisses和LLCwritebacks访存流获得模型输入参数第49-52页
        4.4.1 行缓冲命中率第49-50页
        4.4.2 预充电频率第50-51页
        4.4.3 数据总线切换频率第51页
        4.4.4 写读/写写顺序占比第51-52页
    4.5 基于Gem5+DRAMSim2的时钟精确型仿真验证平台搭建第52-55页
        4.5.1周期精确的存储器仿真器DRAMSim2第52-53页
        4.5.2 Gem5+DRAMSim2联合仿真第53-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解析模型的验证和结果分析第56-68页
    5.1 实验环境介绍第56-58页
        5.1.1 实验环境参数设置第56-57页
        5.1.2 基准测试程序Benchmark的选择第57-58页
    5.2 模型验证及结果分析第58-63页
        5.2.1 模型的验证及结果分析第58-61页
        5.2.2 LPDDR SDRAM访存延时的验证及结果分析第61-62页
        5.2.3 Trace获取时间与周期精确仿真时间对比第62-63页
    5.3 基于本文模型的乱序处理器架构下的研究和探索第63-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 总结第68-69页
    6.2 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发布订阅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Java的高校绩效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