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可能的边际创新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2.1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界定 | 第15-16页 |
2.2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估 | 第16-17页 |
2.3 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7-18页 |
2.4 文献综述评析与本文研究视角的提出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0-31页 |
3.1 中部地带金融资源配置情况 | 第20-23页 |
3.2 东部地带金融资源配置情况 | 第23-26页 |
3.3 西部地带金融资源配置情况 | 第26-29页 |
3.4 三大地带金融资源配置现状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第4章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理论探讨 | 第31-38页 |
4.1 DEA的基本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CCR模型) | 第31-33页 |
4.2 DEA的基本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BBC模型) | 第33-34页 |
4.3 本文DEA分析方法的选择——三阶段DEA分析法 | 第34-38页 |
4.3.1 随机前沿分析回归模型(SFA) | 第35-36页 |
4.3.2 Tobit回归分析 | 第36-38页 |
第5章 我国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38-57页 |
5.1 度量指标选择 | 第38-39页 |
5.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3页 |
5.3 数据实证处理:三阶段DEA分析 | 第43-53页 |
5.3.1 数据实证处理:第一阶段 | 第43-45页 |
5.3.2 数据实证处理:第二阶段 | 第45-47页 |
5.3.3 数据实证处理:第三阶段 | 第47-53页 |
5.3.4 超效率分析DEA | 第53页 |
5.4 Tobit回归分析 | 第53-55页 |
5.5 实证分析的结论总结 | 第55-57页 |
第6章 区域金融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57-68页 |
6.1 外部环境因素 | 第57-58页 |
6.2 中部地带内部金融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 | 第58-61页 |
6.3 东部地带内部金融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 | 第61-64页 |
6.4 西部地带内部金融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 | 第64-66页 |
6.5 中东西三大地带总体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对比 | 第66-68页 |
第7章 全文研究结论、政策含义与研究展望 | 第68-73页 |
7.1 全文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7.2 政策含义 | 第69-72页 |
7.3 研究不足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