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0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富有机质泥页岩纳米级孔隙特征及表征技术 | 第12-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19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9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及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 | 第20-22页 |
2.2 采样剖面及样品特征 | 第22-29页 |
2.2.1 湖北宜昌钻井剖面 | 第24-25页 |
2.2.2 湖北长阳县露头剖面 | 第25-26页 |
2.2.3 四川威远地区001-4 钻井剖面 | 第26-27页 |
2.2.4 重庆酉阳丹泉剖面 | 第27页 |
2.2.5 贵州省开阳钻井剖面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泥页岩吸水实验 | 第29-41页 |
3.1 吸水实验方法简介 | 第29-30页 |
3.2 湿度发生装置的原理及制作 | 第30-32页 |
3.3 吸水实验泥页岩孔隙中水储存相态的讨论 | 第32-33页 |
3.4 实验湿度对泥页岩柱体吸水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3.5 泥页岩吸水实验脱水特征 | 第35-37页 |
3.6 吸水实验泥页岩中水分子的赋存状态 | 第37-39页 |
3.7 吸水实验对泥页岩孔隙发育程度及孔隙连通性的指示意义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泥页岩吸水实验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4.1 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泥页岩吸水实验对比设计 | 第41-42页 |
4.2 有机质丰度与泥页岩饱和吸水量的关系 | 第42-43页 |
4.3 矿物学特征与泥页岩饱和吸水量的关系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影响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泥页岩吸水量的因素 | 第44-53页 |
5.1 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 第44-50页 |
5.1.1 氦孔隙度特征 | 第44-46页 |
5.1.2 SEM孔隙特征 | 第46-50页 |
5.2 影响泥页岩吸水量的主要因素 | 第50-52页 |
5.2.1 有机质对泥页岩吸水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2 无机矿物对泥页岩吸水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 吸水实验对影响泥页岩含气性的主控因素的指示意义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