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10-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5 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2 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 | 第14页 |
2.3 专利运营商业模式与类型化 | 第14-17页 |
2.3.1 专利运营的商业模式 | 第14-16页 |
2.3.2 专利运营商业模式的类型化 | 第16-17页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9页 |
3 攻击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 | 第19-27页 |
3.1 攻击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定义 | 第19页 |
3.2 攻击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案例 | 第19-22页 |
3.2.1 Acacia Research Group LLC | 第20页 |
3.2.2 General Patent Corp. International | 第20-22页 |
3.2.3 Round Rock Research LLC | 第22页 |
3.3 攻击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分析 | 第22-24页 |
3.4 攻击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的缺陷 | 第24-27页 |
3.4.1 高质量专利占比较少 | 第24-25页 |
3.4.2 专利存量过多 | 第25页 |
3.4.3 组织体系过于繁杂 | 第25-27页 |
4 防御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 | 第27-35页 |
4.1 防御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定义 | 第27页 |
4.2 防御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案例 | 第27-31页 |
4.2.1 Rational Patent Exchange | 第28-29页 |
4.2.2 Allied Security Trust | 第29-30页 |
4.2.3 Open Invention Network | 第30-31页 |
4.3 防御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分析 | 第31-34页 |
4.4 防御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的缺陷 | 第34-35页 |
4.4.1 会员支付年费有限,难以确保购买专利品质 | 第34页 |
4.4.2 涉及领域广泛导致会员成本增加 | 第34页 |
4.4.3 难以避免搭便车现象 | 第34-35页 |
5 混合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 | 第35-41页 |
5.1 混合型专利运营商业模式定义 | 第35页 |
5.2 Intellectual Ventures(高智公司) | 第35-38页 |
5.2.1 高智公司简介及其商业模式 | 第35-36页 |
5.2.2 高智公司发展之转型 | 第36-38页 |
5.3 高智公司转型后的缺陷 | 第38-41页 |
5.3.1 管理复杂程度高 | 第38-39页 |
5.3.2 经济利润趋低 | 第39页 |
5.3.3 组织过于冗杂导致管理混乱 | 第39-41页 |
6 构建“互联网+”专利运营新商业模式 | 第41-53页 |
6.1 “互联网+”专利运营商业模式的背景及定义 | 第41-43页 |
6.1.1 专利运营平台的产生背景 | 第41-42页 |
6.1.2 “互联网+”专利运营商业模式的定义 | 第42-43页 |
6.2 国内外典型互联网专利运营平台 | 第43-49页 |
6.2.1 以服务创新为主的Yet2.com | 第43-44页 |
6.2.2 以许可模式创新为主的OCEAN TOMO | 第44-46页 |
6.2.3 技E网 | 第46-47页 |
6.2.4 汇桔网 | 第47-49页 |
6.3 “互联网+”专利运营商业模式构建要素 | 第49-53页 |
6.3.1 团队培养融入互联网思维人才 | 第49页 |
6.3.2 构建互联网平台 | 第49-50页 |
6.3.3 借助互联网拓展业务模式 | 第50页 |
6.3.4 开放平台驱动供需 | 第50页 |
6.3.5 建立网上信息公示系统 | 第50-51页 |
6.3.6 移动互联优化服务支撑 | 第51-53页 |
7 结语与展望 | 第53-57页 |
7.1 结语 | 第53-54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