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成果述评 | 第12-14页 |
(三)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清诗话对《诗经》之“情”内涵的阐释 | 第16-24页 |
(一) 表现家国之志的一世之情 | 第16-18页 |
(二) 贵其悲哀欢愉的一己之情 | 第18-24页 |
1、男女之情 | 第18-20页 |
2、亲情和友情 | 第20-21页 |
3、羁旅之情 | 第21页 |
4、感时伤秋之情 | 第21-22页 |
5、“穷通出处”之情 | 第22-24页 |
二、清诗话对《诗经》之“情”具体特征的阐发 | 第24-32页 |
(一) 情尚真 | 第24-26页 |
(二) 情贵雅 | 第26-29页 |
(三) 情系生命 | 第29-30页 |
(四) 情关乎学 | 第30-32页 |
三、清诗话对《诗经》之“情”艺术表达方式的阐述 | 第32-41页 |
(一) 吟咏式的“情性”韵律 | 第32-34页 |
(二) “情深不知词繁”的章句结构 | 第34-36页 |
(三) 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 第36-41页 |
1、触景生情 | 第36-37页 |
2、缘情写景 | 第37-38页 |
3、借物抒情 | 第38-41页 |
四、清诗话论《诗经》之“情”的个案分析 | 第41-51页 |
(一) 《原诗》:《诗经》之“情”关乎理、真和正 | 第41-44页 |
1、《诗经》的源头之本在于“情”之“正” | 第41-42页 |
2、《诗经》的感人肺腑在于“情”之“真” | 第42-43页 |
3、《诗经》之“情”关乎“理” | 第43-44页 |
(二) 《退庵随笔》:《诗经》中与技巧并行不悖的经世之“情” | 第44-48页 |
1、从《序》说《诗》,回归诗教 | 第45-46页 |
2、对《诗经》艺术技巧的探讨赏析 | 第46-48页 |
(三) 《诗概》:《诗经》性情与义理巧妙相连 | 第48-51页 |
1、《诗经》之义理在于得性情之正 | 第48-49页 |
2、对《诗经》艺术技巧的审美探析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7页 |
(一) 清诗话论《诗经》之“情”的哲学倾向 | 第51-53页 |
(二) 清诗话论《诗经》之“情”的文学回归 | 第53-55页 |
(三) 清诗话论《诗经》之“情”的诗学意义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