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杀虫剂论文--有机杀虫剂论文

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合成工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6页
    1.1 农药的发展历程第11-12页
    1.2 鱼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的结构和作用第12-13页
        1.2.1 受体的概念第12页
        1.2.2 鱼尼丁(ryanodine receptor,RyR)受体的结构第12-13页
        1.2.3 鱼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的作用第13页
    1.3 鱼尼丁受体类杀虫剂的发展第13-16页
        1.3.1 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的先导物第13-15页
        1.3.2 具鱼尼丁受体抑制剂活性的化学合成物质第15-16页
            1.3.2.1 以氟虫酰胺为代表的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第15页
            1.3.2.2 以氯虫苯甲酰胺为代表的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第15-16页
    1.4 高效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第16-18页
        1.4.1 氯虫苯甲酰胺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6页
        1.4.2 氯虫苯甲酰胺的剂型第16页
        1.4.3 氯虫苯甲酰胺的毒理学数据第16-17页
        1.4.4 氯虫苯甲酰胺的杀虫谱第17-18页
    1.5 氯虫苯甲酰胺工艺概况第18-25页
        1.5.1 氯虫苯甲酰胺合成第18-20页
            1.5.1.1 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路线选择第18-20页
        1.5.2 关键中间体的合成第20-24页
            1.5.2.1 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酸的合成第20-22页
                1.5.2.1.1 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酸的合成一般有以下三条合成路线第20-22页
                1.5.2.1.2 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酸的合成路线选择第22页
            1.5.2.2 中间体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第22-24页
                1.5.2.2.1 中间体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及转换关系第22-24页
                1.5.2.2.2 中间体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选择第24页
        1.5.3 氯虫苯甲酰胺合成路线第24-25页
    1.6 本课题工作和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第26-68页
    2.1 实验部分第26-27页
        2.1.1 实验仪器第26页
        2.1.2 主要药品第26-27页
    2.2 分析方法第27页
    2.3 目标产物氯虫苯甲酰胺的制备第27-32页
        2.3.1 关键中间体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酸的制备第27-29页
            2.3.1.1 2-肼基-3-氯吡啶的制备第27页
            2.3.1.2 2-(3-氯-2-吡啶基)-5-氧代-3-吡唑烷甲酸乙酯的制备第27-28页
            2.3.1.3 3-溴-1-(3-氯-2-吡啶基)-4,5-二氢-1H-吡唑-5-甲酸乙酯的合成第28页
            2.3.1.4 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酸乙酯的合成第28-29页
            2.3.1.5 3-溴-1-(3-氯吡啶-2-吡啶基)-1H-吡唑-5-甲酸的合成第29页
        2.3.2 关键中间体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的制备第29-31页
            2.3.2.1 8-甲基-2H-3,1-苯并噁嗪-2,4(1H)-二酮的合成第29-30页
            2.3.2.2 2-氨基-N,3-二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第30页
            2.3.2.3 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第30-31页
        2.3.3 最终目标产物氯虫苯甲酰胺(chlomnlraniliprole)的制备第31-32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2-68页
        2.4.1 关键中间体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酸的合成结果与讨论第32-52页
            2.4.1.1 2-肼基-3-氯吡啶的合成结果与讨论第32-35页
                2.4.1.1.1 溶剂的影响第32页
                2.4.1.1.2 物料配比的改变对反应的影响第32-33页
                2.4.1.1.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33页
                2.4.1.1.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33-34页
                2.4.1.1.5 2-肼基-3-氯吡啶的结构鉴定第34-35页
            2.4.1.2 2-(3-氯-2-吡啶基)-5-氧代-3-吡唑烷甲酸乙酯的合成结果与讨论第35-42页
                2.4.1.2.1 反应机理第35-38页
                2.4.1.2.2 乙醇钠用量对产率的影响第38页
                2.4.1.2.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38-39页
                2.4.1.2.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39-40页
                2.4.1.2.5 马来酸二乙酯和3-氯-2-肼基吡啶的不同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第40页
                2.4.1.2.6 水分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第40页
                2.4.1.2.7 2-(3-氯-2-吡啶基)-5-氧代-3-吡唑烷甲酸乙酯结构的鉴定第40-42页
            2.4.1.3 3-溴-1-(3-氯-2-吡啶基)-4,5-二氢-1H-吡唑-5-甲酸乙酯的合成结果与讨论第42-47页
                2.4.1.3.1 路线选择第42-43页
                2.4.1.3.2 溶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第43-44页
                2.4.1.3.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44页
                2.4.1.3.4 三溴氧磷和2-(3-氯-2-吡啶基)-5-氧代-3-吡唑烷甲酸乙酯的不同摩尔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第44-45页
                2.4.1.3.5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45-46页
                2.4.1.3.6 3-溴-1-(3-氯-2-吡啶基)-4,5-二氢-1H-吡唑-5-甲酸乙酯结构的确定第46-47页
            2.4.1.4 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酸乙酯的合成结果与讨论第47-49页
                2.4.1.4.1 过硫酸钾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第47页
                2.4.1.4.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47-48页
                2.4.1.4.3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48-49页
                2.4.1.4.4 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酸乙酯结构的确定第49页
            2.4.1.5 3-溴-1-(3氯吡啶-2-吡啶基)-1H-吡唑-5-甲酸合成结果与讨论第49-52页
                2.4.1.5.1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49-50页
                2.4.1.5.2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50-51页
                2.4.1.5.3 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第51页
                2.4.1.5.4 后处理方式对反应的影响第51页
                2.4.1.5.5 3-溴-1-(3-氯吡啶-2-吡啶基)-1H-吡唑-5-甲酸的结构确证第51-52页
        2.4.2 关键中间体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结果与讨论第52-63页
            2.4.2.1 8-甲基-2H-3,1-苯并噁嗪-2,4(1H)-二酮的合成结果与讨论第52-55页
                2.4.2.1.1 反应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第52页
                2.4.2.1.2 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第52-53页
                2.4.2.1.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53-54页
                2.4.2.1.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54页
                2.4.2.1.5 8-甲基-2H-3,1-苯并噁嗪-2,4(1H)-二酮的结构确证第54-55页
            2.4.2.2 2-氨基-N,3-二甲基苯甲酰胺合成结果与讨论第55-60页
                2.4.2.2.1 反应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第56-57页
                2.4.2.2.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57页
                2.4.2.2.3 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第57-58页
                2.4.2.2.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58-59页
                2.4.2.2.5 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结构的确证第59-60页
            2.4.2.3 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结果与讨论第60-63页
                2.4.2.3.1 反应路线选择第60-61页
                2.4.2.3.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61页
                2.4.2.3.3 反应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第61-62页
                2.4.2.3.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62-63页
                2.4.2.3.5 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结构的确证第63页
        2.4.3 最终目标产物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结果和讨论第63-68页
            2.4.3.1 不同酰化试剂对反应的影响第63-64页
            2.4.3.2 不同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第64-65页
            2.4.3.3 不同缚酸剂对反应的影响第65-66页
            2.4.3.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66页
            2.4.3.5 氯虫苯甲酰胺结构的确定第66-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第73-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吡啶联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线虫活性
下一篇:水稻白叶枯病菌一个具有LRR结构域的预测的Ⅲ型效应物基因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