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预防流动儿童性侵害的实务研究--以G社区H社工服务项目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8-9页 |
一、社会背景 | 第8页 |
二、项目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13-17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4页 |
三、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流动儿童防性侵需求调研与干预方案设计 | 第17-34页 |
第一节 G社区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G社区被调查者需求评估 | 第18-27页 |
一、调研实施方法和数据说明 | 第18页 |
二、流动儿童领域 | 第18-23页 |
三、家长领域 | 第23-27页 |
第三节 干预方案设计 | 第27-34页 |
一、组员的选取 | 第27-28页 |
二、组员的预估 | 第28-31页 |
三、干预方案计划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预防流动儿童性侵害的实务过程 | 第34-48页 |
第一节 准备过程 | 第34-35页 |
一、活动开展时间和地点的确定 | 第34页 |
二、资源的准备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实务过程 | 第35-48页 |
一、你我都一样 | 第35-37页 |
二、身体我做主 | 第37-39页 |
三、开心小课堂之认识性侵害 | 第39-42页 |
四、开心小课堂之应对性侵害 | 第42-44页 |
五、电影大派对 | 第44-45页 |
六、不舍说再见 | 第45-48页 |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效果的评估 | 第48-57页 |
第一节 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 第48-49页 |
一、对组员表现的评估 | 第48页 |
二、对社工角色及发挥的评估 | 第48-49页 |
三、对小组内容及形式的评估 | 第49页 |
四、对小组举办时间、频次、地点的评估 | 第49页 |
第二节 小组活动结果评估 | 第49-57页 |
一、小组工作目标达成评估 | 第49-50页 |
二、防性侵态度的评估 | 第50-54页 |
三、防性侵行动力的评估 | 第54-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第57-61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57-59页 |
一、实务方法运用不够全面 | 第57-58页 |
二、活动受众单一,缺少家长参与 | 第58页 |
三、社工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 第58页 |
四、实务过程持续时间短,需长期跟进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反思 | 第59-61页 |
一、家庭层面 | 第59页 |
二、学校及社区层面 | 第59-60页 |
三、政府及社会层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一: G社区流动儿童需求调查问卷 | 第64-66页 |
附录二: G社区家长需求调查问卷 | 第66-69页 |
附录三: 性态度问卷 | 第69-72页 |
附录四: 小组活动满意度调查表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