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22页 |
1.1.1 公路隧道发展及火灾回顾 | 第12-17页 |
1.1.2 隧道火灾频率 | 第17-18页 |
1.1.3 火灾事故的原因 | 第18-19页 |
1.1.4 隧道火灾的特点 | 第19-20页 |
1.1.5 隧道火灾的研究的意义 | 第20-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2.1 火灾科学的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2.2 火灾科学的研究活动及成果 | 第23-26页 |
1.2.3 实验研究 | 第26-27页 |
1.2.4 模拟研究 | 第27-28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8-30页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3.2 课题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火灾流动数值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30-48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31-34页 |
2.2.1 连续性方程 | 第32-33页 |
2.2.2 运动方程 | 第33页 |
2.2.3 能量方程 | 第33-34页 |
2.2.4 组分方程 | 第34页 |
2.3 数值模拟数学物理模型 | 第34-43页 |
2.3.1 湍流模型 | 第34-36页 |
2.3.2 燃烧模型 | 第36-40页 |
2.3.3 辐射模型 | 第40-43页 |
2.4 数值模拟求解及方法 | 第43-47页 |
2.4.1 数值模拟求解步骤 | 第43-45页 |
2.4.2 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 第45-46页 |
2.4.3 常用的离散化方法 | 第46-47页 |
2.4.4 FVM的求解解法 | 第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隧道火灾模拟概述及FLUENT设置 | 第48-56页 |
3.1 隧道火灾模拟研究概述 | 第48-53页 |
3.1.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48-50页 |
3.1.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50-53页 |
3.2 模型的选择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53-55页 |
3.2.1 模型的选择 | 第53-54页 |
3.2.2 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54-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公路隧道火灾模拟 | 第56-101页 |
4.1 物理模型和计算条件 | 第56-61页 |
4.1.1 几何模型 | 第56-57页 |
4.1.2 火源的设定 | 第57-59页 |
4.1.3 边界条件 | 第59-60页 |
4.1.4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60-61页 |
4.2 温度场等值面分布 | 第61-62页 |
4.3 纵断面温度场分布规律 | 第62-74页 |
4.3.1 纵断面温度场随时间变化规律 | 第62-64页 |
4.3.2 不同工况下纵断面稳态温度分布分析 | 第64-67页 |
4.3.3 纵断面稳态工况下温度场分布规律 | 第67-72页 |
4.3.4 火灾规模和通风风速对拱顶处最高温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5 通风风速及火灾规模对拱顶处最高温度点漂移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 横断面温度场分布规律 | 第74-84页 |
4.4.1 横断面非稳态变化规律 | 第74-78页 |
4.4.2 横断面温度稳态模拟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4.4.3 横断面烟气运动规律分析 | 第80-81页 |
4.4.4 与火源距离不同对横断面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81-82页 |
4.4.5 火源规模和通风风速对横断面温度分布影响 | 第82-84页 |
4.5 水平面温度场分布规律 | 第84-90页 |
4.5.1 水平面温度场非稳态变化 | 第84-86页 |
4.5.2 水平面温度场稳态变化规律 | 第86-90页 |
4.6 浓度场分布规律 | 第90-98页 |
4.6.1 水平面CO浓度场非稳态变化规律 | 第90-92页 |
4.6.2 不同工况下隧道稳态时纵断面CO浓度场分布 | 第92-96页 |
4.6.3 逃生路线的选择 | 第96-9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8-10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01-10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101-103页 |
5.2 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