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2页 |
1.1 褐藻胶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1.1 褐藻胶的来源与组成 | 第12-13页 |
1.1.2 褐藻胶的性质 | 第13页 |
1.1.3 褐藻胶的应用 | 第13页 |
1.1.4 褐藻胶的降解方法 | 第13-14页 |
1.1.5 褐藻胶寡糖 | 第14页 |
1.2 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概况 | 第14-20页 |
1.2.1 褐藻胶裂解酶的来源 | 第14-15页 |
1.2.2 褐藻胶裂解酶的底物专一性 | 第15页 |
1.2.3 褐藻胶裂解酶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4 褐藻胶裂解酶的活性检测方法 | 第16页 |
1.2.5 天然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6 重组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7 褐藻胶裂解酶的结构 | 第19页 |
1.2.8 褐藻胶裂解酶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 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ALW1的筛选及鉴定 | 第22-31页 |
2.1 材料 | 第22-23页 |
2.1.1 样品 | 第22页 |
2.1.2 培养基 | 第22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2.1.4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 第22-23页 |
2.2 方法 | 第23-26页 |
2.2.1 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的分离 | 第23页 |
2.2.2 褐藻胶裂解酶的活力测定 | 第23-25页 |
2.2.3 粗酶样品制备 | 第25页 |
2.2.4 菌株产酶方式研究 | 第25页 |
2.2.5 菌种鉴定 | 第25-26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6-30页 |
2.3.1 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分离 | 第26-27页 |
2.3.2 16S rRNA基因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27-28页 |
2.3.3 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 第28-30页 |
2.4 讨论 | 第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Microbulbifer sp. ALW1褐藻胶裂解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31-46页 |
3.1 材料 | 第31-32页 |
3.1.1 菌株 | 第31页 |
3.1.2 培养基 | 第31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3.1.4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 第31-32页 |
3.2 方法 | 第32-36页 |
3.2.1 Microbulbifer sp. ALW1褐藻胶裂解酶的分离纯化 | 第32-34页 |
3.2.2 Microbulbifer sp. ALW1褐藻胶裂解酶的性质研究 | 第34-35页 |
3.2.3 Microbulbifer sp. ALW1褐藻胶裂解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35-36页 |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6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6-43页 |
3.3.1 Microbulbifer sp. ALW1褐藻胶裂解酶的分离纯化 | 第36-37页 |
3.3.2 Microbulbifer sp. ALW1褐藻胶裂解酶的性质 | 第37-42页 |
3.3.3 Microbulbifer sp. ALW1褐藻胶裂解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42-43页 |
3.4 讨论 | 第43-45页 |
3.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Pseudomonas syringae褐藻胶裂解酶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46-67页 |
4.1 材料 | 第46-47页 |
4.1.1 菌株 | 第46页 |
4.1.2 培养基 | 第46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4.1.4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 第46-47页 |
4.2 方法 | 第47-51页 |
4.2.1 Pseudomonas syringae基因组DNA提取 | 第47页 |
4.2.2 Pseudomonas syringae褐藻胶裂解酶基因alg扩增 | 第47页 |
4.2.3 alg基因的T克隆及信息学分析 | 第47-48页 |
4.2.4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alg的构建 | 第48-49页 |
4.2.5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alg在E. coli BL21中的表达 | 第49-50页 |
4.2.6 重组褐藻胶裂解酶的性质研究 | 第50-51页 |
4.2.7 重组褐藻胶裂解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51页 |
4.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1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1-64页 |
4.3.1 Pseudomonas syringae褐藻胶裂解酶基因alg的克隆 | 第51-52页 |
4.3.2 alg基因的T克隆及测序 | 第52页 |
4.3.3 alg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信息学分析 | 第52-56页 |
4.3.4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alg的构建 | 第56页 |
4.3.5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alg在E. coli BL21中的表达 | 第56-57页 |
4.3.6 重组褐藻胶裂解酶的性质 | 第57-62页 |
4.3.7 重组褐藻胶裂解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62-64页 |
4.4 讨论 | 第64-66页 |
4.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