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对策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序言第10-20页
    1.1 背景第10-11页
    1.2 生态文明的内涵第11-13页
        1.2.1 生态文明的提出第11-12页
        1.2.2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第12页
        1.2.3 生态文明的层次构成第12-13页
    1.3 生态文明的特征第13页
    1.4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第13-14页
    1.5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1.6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6.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6.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7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第16-20页
第2章 宁波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成就第20-28页
    2.1 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化步伐不断加快第20-21页
        2.1.1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第20页
        2.1.2 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第20页
        2.1.3 循环经济的持续上升第20-21页
        2.1.4 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第21页
    2.2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第21-24页
        2.2.1 总量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第21页
        2.2.2 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第21-22页
        2.2.3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开展第22页
        2.2.4 开展“清洁土壤”行动等工作第22-23页
        2.2.5 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不断推进第23页
        2.2.6 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显著第23页
        2.2.7 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第23-24页
    2.3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蓬勃开展第24页
        2.3.1 生态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第24页
        2.3.2 生态示范创建全面推进第24页
    2.4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初步构建第24-28页
        2.4.1 组织保障坚强有力第24-25页
        2.4.2 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完善、科学第25页
        2.4.3 地方性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第25-26页
        2.4.4 环境经济政策开始试点实施第26-28页
第3章 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第28-42页
    3.1 国土空间开发强度高,生态空间破碎化严重第28页
    3.2 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严峻第28-34页
        3.2.1 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第28-30页
        3.2.2 地表水环境污染较重第30-32页
        3.2.3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第32页
        3.2.4 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但夜间超标现象突出第32-33页
        3.2.5 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第33-34页
        3.2.6 环境安全保障任务艰巨第34页
    3.3 产业体系亟待优化升级第34页
    3.4 资源约束日趋明显第34-37页
        3.4.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第34-35页
        3.4.2 能耗约束不断加剧第35-37页
    3.5 污染物减排形势严峻第37页
    3.6 生态补偿机制有待提高第37-38页
    3.7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估和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加强第38页
    3.8 生态文明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建立第38-40页
        3.8.1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亟待建立第38页
        3.8.2 按区域主导功能的分类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第38-39页
        3.8.3 统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底数不清第39-40页
        3.8.4 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第40页
    3.9 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强第40-42页
        3.9.1 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不强第40-41页
        3.9.2 政府与企业生态责任意识有待加强第41页
        3.9.3 企业生态责任理念普遍比较薄弱第41-42页
第4章 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评价体系第42-54页
    4.1 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研究第42-44页
        4.1.1 国外研究现状第42页
        4.1.2 中国的研究现状第42-44页
    4.2 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第44页
    4.3 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第44-45页
    4.4 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第45-46页
        4.4.1 绿色转型发展加快第45页
        4.4.2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第45页
        4.4.3 环境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第45-46页
        4.4.4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第46页
        4.4.5 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第46页
        4.4.6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第46页
    4.5 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第46-54页
        4.5.1 指标体系构建第46页
        4.5.2 指标权利的确定—熵值法第46-47页
        4.5.3 指标体系第47-50页
        4.5.4 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第50-54页
第5章 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第54-62页
    5.1 强化法制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第54-55页
        5.1.1 树立生态文明立法理念第54页
        5.1.2 健全生态文明立法工作机制第54页
        5.1.3 建立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与标准体系第54-55页
        5.1.4 严格生态执法过程第55页
        5.1.5 强化环境权益保障第55页
    5.2 建立综合决策机制,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第55-57页
        5.2.1 推进综合决策法制化、规范化第55-56页
        5.2.2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协调机制第56页
        5.2.3 强化区域环境协作交流第56页
        5.2.4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第56-57页
    5.3 建立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完善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第57-59页
        5.3.1 建立和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节能量交易市场第57页
        5.3.2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第57-58页
        5.3.3 出台生态文明建设鼓励政策第58页
        5.3.4 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第58-59页
    5.4 建设科学的考评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监督第59页
        5.4.1 建设和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政绩考核制度第59页
        5.4.2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管理第59页
    5.5 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保障第59-62页
        5.5.1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基础研究第59-60页
        5.5.2 创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统计体系第60页
        5.5.3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支持平台第60页
        5.5.4 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第60-6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研究结论第62-63页
    6.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的影响
下一篇:《山海经》中的社会认知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