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2.1 道德决策 | 第14-19页 |
2.1.1 道德决策的含义 | 第14页 |
2.1.2 道德决策的经典研究 | 第14-15页 |
2.1.3 道德决策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2.1.4 道德决策的测量 | 第18-19页 |
2.2 基于双系统理论道德决策心理机制 | 第19-21页 |
2.2.1 双系统理论 | 第19页 |
2.2.2 道德直觉与道德推理 | 第19-21页 |
2.3 道德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 第21-22页 |
2.4 环境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 第22-24页 |
2.4.1 破窗理论——环境对自身行为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2 社会学习理论——观察他人行为对自身行为的影响 | 第23-24页 |
2.5 个体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 第24-27页 |
2.5.1 意识与无意识经验对决策的影响 | 第25页 |
2.5.2 无意识思维效应——意识思维与无意识思维对决策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总设计 | 第27-35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27-29页 |
3.2 研究构想 | 第29页 |
3.3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3.4 研究假设 | 第30-34页 |
3.5 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预实验:道德决策实验材料的筛选 | 第35-39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4.2.1 实验设计 | 第35页 |
4.2.2 实验被试 | 第35-36页 |
4.2.3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4.2.4 实验流程 | 第36-3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4.4 实验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影响的行为实验研究 | 第39-58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39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39-51页 |
5.2.1 实验设计 | 第39-41页 |
5.2.2 实验被试 | 第41页 |
5.2.3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5.2.4 实验流程 | 第42-51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51-56页 |
5.3.1 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影响的行为实验描述统计 | 第51-52页 |
5.3.2 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影响的行为实验差异分析 | 第52-56页 |
5.4 实验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影响的ERPs研究 | 第58-67页 |
6.1 实验目的 | 第58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6.2.1 实验设计 | 第58页 |
6.2.2 实验被试 | 第58-59页 |
6.2.3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6.2.4 实验流程 | 第59-60页 |
6.2.5 脑电记录和分析 | 第60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60-66页 |
6.3.1 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影响的ERPs实验描述统计 | 第60-62页 |
6.3.2 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影响的ERPs实验差异分析 | 第62-66页 |
6.4 实验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67-78页 |
7.1 讨论 | 第67-75页 |
7.1.1 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的影响 | 第67-69页 |
7.1.2 直觉决策与推理决策对道德决策的影响 | 第69页 |
7.1.3 意识与无意识对道德决策的影响 | 第69-70页 |
7.1.4 决策方式与意识水平对道德决策的交互作用 | 第70-71页 |
7.1.5 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影响的神经机制 | 第71-75页 |
7.2 研究贡献 | 第75-76页 |
7.2.1 理论贡献 | 第75页 |
7.2.2 实践意义 | 第75-76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6-78页 |
7.3.1 不足 | 第76页 |
7.3.2 展望 | 第76-78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附录1 | 第85-86页 |
附录2 | 第86-8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