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尾梁环量控制参数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非常规尾桨的新发展 | 第12-14页 |
| ·涵道尾桨 | 第12-13页 |
| ·无尾桨(NOTAR) | 第13-14页 |
| ·环量控制尾梁发展现状 | 第14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环量控制尾梁技术综述 | 第16-22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环量控制概念 | 第16-17页 |
| ·环量控制尾梁原理 | 第17-19页 |
| ·实验研究 | 第19-22页 |
| ·开缝圆柱体二维风洞实验 | 第19-21页 |
| ·关于环量控制尾梁的实验研究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几何模型与网格生成 | 第22-32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 ·计算域的确定 | 第24-25页 |
| ·网格生成 | 第25-31页 |
| ·概述 | 第25-27页 |
| ·面网格的生成 | 第27-29页 |
| ·体网格的生成 | 第29-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基于动量源法的旋翼流场数值模拟 | 第32-38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控制方程 | 第33页 |
| ·动量源项的计算流程 | 第33-34页 |
| ·旋翼桨叶气动模型 | 第34-37页 |
| ·坐标系转换 | 第34-35页 |
| ·动量源表示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算法的可行性验证 | 第38-45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求解流程 | 第38-39页 |
| ·算例验证 | 第39-44页 |
| ·圆柱体尾梁的算例验证 | 第39-43页 |
| ·孤立旋翼流场的算例验证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参数对环量控制效果的影响 | 第45-70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圆柱体边界层分离理论 | 第45-47页 |
| ·边界层分离理论 | 第46页 |
| ·影响分离点的因素 | 第46-47页 |
| ·尾梁表面压力分布 | 第47-50页 |
| ·风洞中各参数对尾梁气动力的影响 | 第50-59页 |
| ·动量系数和来流速度对尾梁气动力的影响 | 第50-54页 |
| ·缝隙几何参数对尾梁气动力的影响 | 第54-58页 |
| ·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 | 第58-59页 |
| ·旋翼下洗流中各参数对尾梁气动力的影响 | 第59-66页 |
| ·尾梁表面流场 | 第59-61页 |
| ·尾梁表面压力分布 | 第61-64页 |
| ·旋翼下洗流中各参数对环量控制尾梁气动力的影响 | 第64-66页 |
| ·与其它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6-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 ·本文特色 | 第70-71页 |
| ·后续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