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执行悬赏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民事执行悬赏制度的缘起及社会评价 | 第10-17页 |
(一)民事执行悬赏制度的起因 | 第10-14页 |
(二)民事执行悬赏制度的确立 | 第14-15页 |
(三)对民事执行悬赏制度的社会评价 | 第15-17页 |
二、现行民事执行悬赏规定的比较分析 | 第17-29页 |
(一)各地法院执行悬赏规定的总体比较 | 第17-19页 |
(二)各地法院民事执行悬赏规定的分项比较 | 第19-29页 |
三、民事执行悬赏制度的新变化 | 第29-33页 |
(一)《财产调查规定》对执行悬赏制度的发展 | 第29-30页 |
(二)引入执行悬赏保险 | 第30-31页 |
(三)在购物网站上发布执行悬赏公告 | 第31-33页 |
四、各地法院施行民事执行悬赏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一)被执行人行踪 | 第33-34页 |
(二)对如何判断举报信息的有效性没有规定 | 第34-35页 |
(三)举报人保密制度设置较为粗糙 | 第35-36页 |
五、完善民事执行悬赏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36-41页 |
(一)细化悬赏金的确定标准 | 第36-37页 |
(二)明确悬赏公告的审查标准及救济措施 | 第37-38页 |
(三)允许举报人不经悬赏公告直接与申请人商定赏金 | 第38-39页 |
(四)执行悬赏制度与联动机制深度衔接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