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问题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27页
    1.1 选题缘由第15-16页
    1.2 研究意义第16-18页
    1.3 研究现状第18-2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22-24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4-25页
        1.4.1 研究思路第24页
        1.4.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5 创新之处及不足第25-27页
        1.5.1 创新之处第25-26页
        1.5.2 不足之处第26-27页
第2章 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相关问题与理论概述第27-41页
    2.1 贫困的含义与界定第27-31页
        2.1.1 国际学术界对贫困的理解第27页
        2.1.2 国际反贫困组织对贫困的界定第27-28页
        2.1.3 我国学者和相关机构对贫困的理解与界定第28-30页
        2.1.4 本文中对贫困的理解和概念使用第30-31页
    2.2 贫困的标准与类型划分第31-35页
        2.2.1 贫困的标准第31-32页
        2.2.2 贫困的类型划分第32-35页
    2.3 贫困的生成第35-38页
        2.3.1 国外贫困成因理论第35-36页
        2.3.2 国内贫困成因理论第36-38页
    2.4 农村贫困的影响第38-41页
        2.4.1 贫困导致乡村凋敝第38-39页
        2.4.2 贫困让农业调零致使无人种粮第39-40页
        2.4.3 贫困容易生成不满第40-41页
第3章 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的多维阐释第41-85页
    3.1 中国农村贫困呈现出的结构性特征第41-51页
        3.1.1 贫困农村在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第42-45页
        3.1.2 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第45-46页
        3.1.3 农村的贫困日益表现在超经济维度第46-48页
        3.1.4 贫困代际传递严重第48-50页
        3.1.5 反贫遇到结构性障碍第50-51页
    3.2 中国农村贫困的结构性归因第51-62页
        3.2.1 仓促现代化造成农村的结构性弱势第52-55页
        3.2.2 快速市场化下的社会转型叠加导致结构性问题被强化第55-57页
        3.2.3 贫困循环累积成“结构性”桎梏第57-59页
        3.2.4 结构性贫困迫使制度迁就第59-62页
    3.3 中国农村致贫因素间的结构性作用机理第62-85页
        3.3.1 贫困的肇始与勾连第63-70页
        3.3.2 贫困的叠加与恶化第70-75页
        3.3.3 贫困的累积与循环第75-79页
        3.3.4 贫困的渗透与内化第79-83页
        3.3.5 “贫困范式”下贫困的适应与强化第83-85页
第4章 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解决的指导理论第85-103页
    4.1 经典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第85-90页
        4.1.1 贫困的根源在不合理的制度第86-87页
        4.1.2 组织小农对抗贫困第87-88页
        4.1.3 反贫目的在于维护人的价值第88-90页
    4.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第90-103页
        4.2.1 通过鼓励生产发展以集体力量反贫第91-95页
        4.2.2 把反贫困上升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第95-97页
        4.2.3 以制度改革推动普惠式扶贫第97-98页
        4.2.4 展开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第98-100页
        4.2.5 以城乡统筹开展大扶贫第100-101页
        4.2.6 实施精准扶贫第101-103页
第5章 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解决的实践路径第103-137页
    5.1 消解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的宏观制度思路第103-113页
        5.1.1 着眼于消除结构性弱势第104-106页
        5.1.2 致力于打破“结构性”枷锁第106-107页
        5.1.3 推进动态化、多维度扶贫第107-108页
        5.1.4 保障农民的同时培育农民的主体性第108-110页
        5.1.5 立足“乡村振兴”吸引三要素回流第110-113页
    5.2 扭转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的中观政策导向第113-127页
        5.2.1 通过初始条件改善冲出贫困的恶性循环第113-115页
        5.2.2 有效造血激活农村开启良性循环第115-118页
        5.2.3 组织农民形成有效农民组织第118-120页
        5.2.4 以土地三权分置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第120-122页
        5.2.5 推动结构性产业调整,提升农业地位第122-125页
        5.2.6 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构建良性结构第125-127页
    5.3 解决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的微观策略第127-137页
        5.3.1 精准扶贫给予特定人群必要的初始推动力量第127-130页
        5.3.2 统筹易地搬迁和生态补偿第130-131页
        5.3.3 以产业扶贫培育内生性力量跳出结构性桎梏第131-133页
        5.3.4 建立结构性医疗保障体系阻止返贫第133-135页
        5.3.5 以教育扶贫扭转贫困文化渗透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第135-137页
结语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9页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149-150页
后记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劳动力迁移模式选择:理论、现实与经验证据
下一篇:韩国大中小企业两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