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结构论文

大跨预应力地铁车站结构实验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选题背景第8-11页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1-12页
    1.3 大跨度预应力地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5-16页
2 静力荷载作用下大跨预应力地铁车站结构的研究第16-29页
    2.1 现场静力模型试验第16-22页
        2.1.1 试验目的与试验设备第16-17页
        2.1.2 模型设计概况第17-19页
        2.1.3 模型的制作与混凝土的养护第19-22页
        2.1.4 静力加载第22页
    2.2 原型结构有限元计算第22-29页
        2.2.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22-24页
        2.2.2 边界条件第24页
        2.2.3 主要材料性能第24页
        2.2.4 荷载第24-25页
        2.2.5 模型一与模型二位移,挠曲对比第25-29页
3 预应力效应处理与分析第29-37页
    3.1 引言第29-30页
    3.2 基本内容第30-31页
    3.3 预应力效应的计算第31-32页
    3.4 预应力效应对比第32-36页
    3.5 数字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底梁挠曲值对比第36-37页
4 动三轴试验第37-50页
    4.1 引言第37-38页
    4.2 动三轴试验样品,试验设备,试验方法第38-42页
        4.2.1 试验样品第38-40页
        4.2.2 试验设备第40-41页
        4.2.3 试验方法第41-42页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2-50页
        4.3.1 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的基本概念第42-43页
        4.3.2 动弹性模量以及阻尼比计算第43-44页
        4.3.3 振动周次对动应力以及动应变的影响第44-47页
        4.3.4 动荷载作用下动弹性模量与动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第47-50页
5 地震动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0-69页
    5.1 前言第50-53页
    5.2 弹塑性分析模型信息以及基本设计条件第53-60页
        5.2.1 弹塑性分析模型信息第53页
        5.2.2 钢材和混凝土本构模型第53-56页
        5.2.3 基本设计条件第56-57页
        5.2.4 地震波的选择第57-60页
    5.3 损构建性能目标第60-62页
    5.4 模型一的损伤评估第62-65页
        5.4.1 混凝土墙损伤评估第62-64页
        5.4.2 混凝土板损伤情况第64-65页
    5.5 模型二的损伤评估第65-67页
        5.5.1 混凝土墙损伤评估第65-67页
        5.5.2 混凝土板损伤情况第67页
    5.6 模型一与模型二的损伤对比与结论第67-6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6.1 结论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10-2015年网球单打抢七局比赛的统计与分析
下一篇:商业化后的少林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