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介电特性的井下煤岩界面识别方法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6-17页 |
1 绪论 | 第17-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1.4 论文内容与结构 | 第23-25页 |
2 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 | 第25-38页 |
2.1 电磁场基本理论 | 第25-27页 |
2.2 煤岩的介电特性 | 第27-28页 |
2.3 有效介质理论 | 第28-32页 |
2.4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 | 第32-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物理特性对煤岩介电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38-55页 |
3.1 含水量对煤岩介电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38-45页 |
3.2 密实度对煤岩介电特性影响的研究 | 第45-50页 |
3.3 粒度对煤介电特性影响研究 | 第50-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无机矿物质对煤介电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55-66页 |
4.1 矸石对煤介电特性影响研究 | 第55-57页 |
4.2 无机矿物质对煤介电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57-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煤岩界面识别模型的建立 | 第66-83页 |
5.1 煤含量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66-71页 |
5.2 煤岩界面可视化识别模型的建立 | 第71-78页 |
5.3 其他煤岩识别模型对比 | 第78-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6 总结 | 第83-85页 |
6.1 总结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作者简历 | 第91-9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