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价值变革思想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0-15页 |
(一)中国近代价值领域的主要论争 | 第10-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梁启超价值变革思想的缘起 | 第17-22页 |
一、晚清的危机及变革 | 第17-19页 |
二、进化论的传播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梁启超价值变革思想的表现 | 第22-35页 |
一、“以群为体”的进化史观 | 第22-26页 |
(一)历史的进化是人群的进化 | 第22-24页 |
(二)历史的进化是有规律的 | 第24-25页 |
(三)“史界革命” | 第25-26页 |
二、个性解放的“除心奴”说 | 第26-30页 |
(一)心奴的表现 | 第26-28页 |
(二)“除心奴”的必要性 | 第28-30页 |
三、“群”“己”统一的道德革命 | 第30-35页 |
(一)“道德革命”口号的提出 | 第30-31页 |
(二)相统一的“群德”与“私德” | 第31-33页 |
(三)对纲常名教的批判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价值的主体—“新民”的理想人格 | 第35-50页 |
一、“新民”之义 | 第35-37页 |
二、“新民”的道德人格 | 第37-41页 |
(一)“新民”的道德修养 | 第37-38页 |
(二)“利己”与“爱他” | 第38-39页 |
(三)独立自由的人格与进取冒险的精神 | 第39-41页 |
三、“新民”的政治人格 | 第41-46页 |
(一)国民权利义务观 | 第42-43页 |
(二)利群、爱国的公德 | 第43-45页 |
(三)民族主义 | 第45-46页 |
四、“新民”人格的贡献及缺憾 | 第46-50页 |
第四章 梁启超价值变革思想的意义 | 第50-54页 |
一、批判封建儒家价值体系 | 第50-52页 |
二、促进近代资本主义价值思想传播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