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当代启示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9-18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三)研究目的第18页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0页
        (一)研究思路第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三)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批判第20-26页
    一、社会保障内涵的演变第20-21页
    二、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沿革第21-22页
        (一)被动保障阶段第21页
        (二)政府干预阶段第21-22页
    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批判第22-26页
        (一)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阶级矛盾的必然产物第22-23页
        (二)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社会保障资金的真正来源第23-24页
        (三)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第24页
        (四)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第24-26页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形成的条件第26-38页
    一、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形成的经济社会条件第26-28页
        (一)工业革命的推动第27页
        (二)经济危机的影响第27-28页
        (三)资本家的剥削第28页
    二、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形成的阶级条件第28-31页
        (一)生产力的发展第28-29页
        (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第29-30页
        (三)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第30-31页
    三、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渊源第31-38页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社会保障思想第31-35页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保障思想第35-38页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科学内涵第38-51页
    一、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基础第38-42页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基础第38-39页
        (二)生产方式的分析是马克思研讨社会保障问题的出发点第39-40页
        (三)社会发展必然性的论证是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武器第40-42页
    二、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基本原则第42-44页
        (一)适度原则第42页
        (二)公平原则第42-43页
        (三)发展原则第43-44页
        (四)法制原则第44页
    三、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设想第44-51页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第44-46页
        (二)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为需要第46-47页
        (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第47-48页
        (四)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第48-49页
        (五)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局限第49-51页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当代意义第51-58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要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第51-53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要民生为本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第53-55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第55-56页
    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国家主体责任第56-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后记第63-6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省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