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论商标侵权判定中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关系--欧美商标法的实践与中国的选择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1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页
    1.2 研究的方法第9-10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5 创新点第10-11页
第2章 欧洲商标侵权判定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相似性为混淆可能性的前置要件第11-16页
    2.1 立法规定第11-13页
    2.2 司法实践第13-16页
        2.2.1 商品类似为混淆可能性的前置性条件第13-14页
        2.2.2 商标近似为混淆可能性的前置性条件第14-16页
第3章 美国商标侵权判定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相似性为混淆可能性的判定要素第16-21页
    3.1 立法规定第16-17页
    3.2 司法实践第17-21页
第4章 欧美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在认知心理学上的检证第21-29页
    4.1 认知心理学规律对混淆可能性判定的运用第21-25页
        4.1.1 商品类似是混淆可能性产生的时空前提第22-23页
        4.1.2 商标近似与混淆可能性同时产生第23-25页
    4.2 欧盟商标侵权判定模式对认知心理学规律的背离及其后果第25-28页
    4.3 美国商标侵权判定模式对认知心理学规律的背离及其后果第28-29页
第5章 中国《商标法》:当下与未来的选择第29-35页
    5.1 中国商标侵权判定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之关系的发展第29-31页
        5.1.1 2001商标法第52条的立法规定第29-30页
        5.1.2 2001商标法第52条的司法实践第30-31页
    5.2 2013年商标法第57条第2项的规定及其问题第31-33页
        5.2.1 立法规定第31-32页
        5.2.2 对混淆可能性产生之认知心理学规律的背离第32-33页
    5.3 中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当下的修正性解释与未来选择第33-35页
        5.3.1 当下的修正性解释第33页
        5.3.2 未来的立法修订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专利保护强度的变迁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下一篇:分期付款的股权转让合同解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