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盗窃罪中的扒窃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扒窃行为概述 | 第8-16页 |
1.1 扒窃的概念 | 第8-9页 |
1.1.1 扒窃的概念 | 第8页 |
1.1.2 扒窃的特征 | 第8-9页 |
1.2 扒窃作为盗窃罪行为类型的合理性分析 | 第9-11页 |
1.2.1 严重危害性 | 第9页 |
1.2.2 约束力不足 | 第9-10页 |
1.2.3 司法资源占比低 | 第10-11页 |
1.3 扒窃型盗窃罪的主客观方面 | 第11-16页 |
1.3.1 扒窃型盗窃罪的客观方面 | 第11-14页 |
1.3.2 扒窃型盗窃罪的主观方面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扒窃型盗窃罪犯罪形态认定问题 | 第16-21页 |
2.1 扒窃着手 | 第16-17页 |
2.2 扒窃型盗窃罪的既、未遂形态 | 第17-19页 |
2.2.1 理论争议 | 第17-18页 |
2.2.2 扒窃既遂标准 | 第18-19页 |
2.3 扒窃型盗窃罪的预备、中止形态 | 第19-21页 |
2.3.1 扒窃型盗窃罪的预备形态 | 第19页 |
2.3.2 扒窃型盗窃罪的中止形态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扒窃型盗窃罪与他罪界定问题 | 第21-24页 |
3.1 扒窃型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分 | 第21-22页 |
3.2 扒窃型盗窃罪和转化型抢劫罪的界分 | 第22-23页 |
3.3 扒窃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扒窃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 第24-29页 |
4.1 扒窃型盗窃罪中的简单共同犯罪 | 第24-26页 |
4.1.1 扒窃型盗窃罪中的共同正犯 | 第24-25页 |
4.1.2 扒窃型盗窃罪中的间接正犯 | 第25-26页 |
4.2 扒窃型盗窃罪中的复杂共同犯罪 | 第26-29页 |
4.2.1 教唆犯的认定 | 第26-27页 |
4.2.2 帮助犯的认定 | 第27-28页 |
4.2.3 片面的帮助犯 | 第28-29页 |
第五章 扒窃型盗窃犯罪行为类型竞合及并存适用问题 | 第29-34页 |
5.1 扒窃型盗窃犯罪行为类型竞合问题 | 第29-31页 |
5.1.1 扒窃与携带凶器盗窃竞合问题 | 第29-30页 |
5.1.2 扒窃与多次盗窃竞合问题 | 第30页 |
5.1.3 盗窃行为类型竞合处断原则 | 第30-31页 |
5.2 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 | 第31-34页 |
5.2.1 扒窃型盗窃与数额型盗窃并存问题 | 第31-32页 |
5.2.2 多种非数额行为盗窃犯罪并存问题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