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贵重金属矿开采论文

大型金矿深部充填法采场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2-29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5页
        1.2.1 深部节理硬岩力学特性及强度准则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深部金属矿山围岩稳定性分级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3 岩体强度与力学参数估算方法第18-22页
        1.2.4 深部充填法开采节理裂隙围岩稳定性分析现状第22-25页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7-29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2 技术路线第28-29页
2 焦家金矿开采现状及地压显现规律第29-46页
    2.1 焦家金矿概况第29页
    2.2 工程地质条件及矿体模型第29-32页
        2.2.1 矿区主要构造第29-30页
        2.2.2 矿体及蚀变带地质特征第30-31页
        2.2.3 矿体及工程三维模型第31-32页
    2.3 采矿方法第32-33页
    2.4 焦家金矿现场地压显现规律及围岩破坏分析第33-44页
        2.4.1 不同开采地点地压状况描述第33-38页
        2.4.2 围岩破坏情况及力学分析第38-43页
        2.4.3 采场工作面破坏情况第43页
        2.4.4 采场实际跨度汇总第43-44页
    2.5 焦家金矿采矿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第44-45页
    2.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3 深部节理硬岩强度特征与损伤演化规律第46-66页
    3.1 现场取样及加工第46-47页
    3.2 试验设备及方案第47-48页
        3.2.1 实验设备第47页
        3.2.2 试验方案第47-48页
    3.3 实验结果分析第48-50页
        3.3.1 强度特征第48-49页
        3.3.2 岩石破裂特征分析第49-50页
    3.4 基于声发射的岩石卸荷破坏损伤演化规律第50-56页
        3.4.1 声发射计数率变化规律第50-51页
        3.4.2 常规三轴路径下声发射阶段变化第51-53页
        3.4.3 岩石损伤规律分析第53-56页
    3.5 考虑节理倾角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第56-65页
        3.5.1 损伤本构模型建立第56-58页
        3.5.2 模型验证第58-62页
        3.5.3 含单组节理的岩体强度准则第62-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4 深部围岩节理裂隙分析及关键块研究第66-79页
    4.1 节理裂隙非接触扫描及统计分析第66-71页
        4.1.1 测量设备第66页
        4.1.2 测点布置第66-67页
        4.1.3 现场测试第67页
        4.1.4 结构面统计分析第67-71页
    4.2 基于块体理论的采场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第71-77页
        4.2.1 块体安全系数第71-74页
        4.2.2 块体应力分析第74-77页
    4.3 本章小结第77-79页
5 深部矿岩稳定性分级方法及岩体力学参数计算第79-89页
    5.1 修正的RMR分级系统第79-85页
        5.1.1 传统RMR分级法的主要缺陷第79-80页
        5.1.2 RMR修正指标及取值第80-83页
        5.1.3 围岩稳定性评价标准第83-84页
        5.1.4 分级结果第84-85页
    5.2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强度参数计算第85-87页
    5.3 本章小结第87-89页
6 上向水平充填法采场围岩力学特征及极限跨度分析第89-120页
    6.1 考虑节理裂隙实际分布的数值计算模型构建第89-92页
        6.1.1 基础模型建立第89-90页
        6.1.2 随机节理裂隙网络第90页
        6.1.3 力学参数及初始条件第90-91页
        6.1.4 模拟方案第91-92页
    6.2 单采场开采围岩力学特性分析第92-101页
        6.2.1 顶板围岩位移分析第92-93页
        6.2.2 塑性区分布第93-94页
        6.2.3 基于压力拱理论的的围岩应力分析第94-101页
    6.3 多采场开采围岩力学特性分析第101-111页
        6.3.1 方案一第101-103页
        6.3.2 方案二第103-105页
        6.3.3 方案三第105-108页
        6.3.4 不同采场跨度下采场围岩力学状态对比第108-111页
    6.4 采场安全跨度的讨论第111页
    6.5 不同稳定性等级围岩的采场极限跨度研究第111-117页
        6.5.1 Mathews稳定图表方法介绍第111-112页
        6.5.2 Mathews图解法参数确定第112-115页
        6.5.3 采场极限跨度分析第115-117页
    6.6 本章小结第117-120页
7 深部充填法开采围岩综合性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第120-145页
    7.1 试验采场概况第120-124页
        7.1.1 采场布置第120页
        7.1.2 采矿方法第120-121页
        7.1.3 回采工艺第121-123页
        7.1.4 二步采矿柱开采方法第123-124页
        7.1.5 采场充填第124页
    7.2 一步采矿房围岩支护控制第124-134页
        7.2.1 采场锚杆支护参数计算第124-125页
        7.2.2 关键块支护形式选择第125-131页
        7.2.3 破碎段钢支架支护参数确定第131-133页
        7.2.4 采场最终支护方式第133-134页
    7.3 二步采矿柱围岩控制技术第134-142页
        7.3.1 一步采矿房采空区精细化探测第134-136页
        7.3.2 长锚索支护参数确定第136-139页
        7.3.3 长锚索精细化定位第139-140页
        7.3.4 长锚索安装第140-142页
    7.4 深部充填法开采围岩稳定性综合控制技术流程第142-144页
    7.5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45-150页
    8.1 全文结论第145-147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47-148页
    8.3 展望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8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58-16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蒙接壤矿区深部富水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研究
下一篇:定向凝固奥氏体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析出相的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