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适用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言第9-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9-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3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3页
    五、论文结构第13-14页
第一章 拒不执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主体的分析第14-22页
    第一节 拒不履行信息网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主体的内涵第14-16页
        一、本罪主体在法律中的定义第14-15页
        二、本罪主体在信息网络专业领域中的定义第15-16页
    第二节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主体的分类第16-19页
        一、本罪主体分类的意义及必要性第16-17页
        二、本罪主体分类的方式第17-19页
    第三节 关于本罪主体的两个特殊问题第19-22页
        一、网络内容提供者能否作为本罪的主体第19-20页
        二、法人分支机构能否作为本罪的主体第20-22页
第二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网络安全管理作为义务分析第22-30页
    第一节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作为实行行为分析第22-24页
        一、本罪不作为实行行为的类型第22-23页
        二、作为义务的来源及现状分析第23-24页
    第二节 本罪主体类型化下的作为义务分类第24-27页
        一、监督、管理、审查义务第24-25页
        二、备份、保管义务第25-26页
        三、保密义务第26页
        四、技术保障义务第26-27页
    第三节 网络安全管理作为义务的合理入罪限度第27-30页
        一、作为可能性判断第27-28页
        二、“拒不改正”的合理判断第28-30页
第三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中立帮助行为刑责认定分析第30-37页
    第一节 中立帮助行为的内涵第30-32页
        一、中立帮助行为的概念第30-31页
        二、中立帮助行为的特点第31-32页
    第二节 现有理论对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标准第32-34页
        一、主观说第33页
        二、客观说第33-34页
        三、折衷说第34页
    第三节 中立帮助行为在本罪适用中的把握第34-37页
        一、帮助行为所制造的风险程度第35-36页
        二、帮助行为与正犯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第36-37页
第四章 本罪司法适用中其他重要入罪尺度分析第37-43页
    第一节 罪状中若干情节的认定第37-40页
        一、“经监管部门责令”的认定第37-39页
        二、危害后果中的部分情节认定第39-40页
    第二节 司法适用中与“避风港原则”的冲突第40-43页
        一、“避风港原则”的含义和立法现状第40-41页
        二、本罪与“避风港原则”的冲突点第41-42页
        三、本罪司法适用中的冲突平衡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减刑、假释制度适用情况研究--以N监狱为例
下一篇:对司法实践中“两怀妇女”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