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4.1 不确定性索网结构形面精度调整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2 索网结构地面形态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4.3 网状反射面重力卸载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5 本文研究工作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索网结构形面精度的模糊调整 | 第23-35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索网结构的不确定性等效 | 第23-27页 |
2.2.1 模糊变量的表示方法 | 第23-24页 |
2.2.2 模糊变量的等效 | 第24-25页 |
2.2.3 索网结构的不确定性等效 | 第25-27页 |
2.3 不确定性索网结构形面调整优化模型 | 第27-30页 |
2.3.1 索网形面精度模糊性分析 | 第27-29页 |
2.3.2 索网结构形面精度的模糊调整 | 第29-30页 |
2.4 算例分析 | 第30-34页 |
2.4.1 不确定性索网的张力等效 | 第30-32页 |
2.4.2 索网形面精度的模糊性分析 | 第32-33页 |
2.4.3 索网结构形面精度的模糊调整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索网结构地面形态分析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空间悬链线索单元结构 | 第35-38页 |
3.2.1 悬索单元的几何特性 | 第36-37页 |
3.2.2 悬索单元的刚度矩阵 | 第37-38页 |
3.3 悬索单元节点力和刚度矩阵的求解方法 | 第38-41页 |
3.3.1 初步求解悬索单元节点力 | 第38-40页 |
3.3.2 修正后的求解方法 | 第40-41页 |
3.4 悬索组合结构的平衡态 | 第41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41-47页 |
3.5.1 悬索单元节点张力及刚度分析 | 第42-43页 |
3.5.2 简单悬索组合结构的平衡状态 | 第43-44页 |
3.5.3 正交悬索组合结构的平衡状态 | 第44-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网状反射面的重力影响研究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无重力下网状反射面预张力设计 | 第49-51页 |
4.3 重力下网状反射面的张力及形面分析 | 第51-53页 |
4.3.1 重力下网状反射面的平衡方程 | 第51-52页 |
4.3.2 重力下网状反射面的张力及形面求解方法 | 第52-53页 |
4.4 去重力后网状反射面的平衡形面 | 第53-56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56-60页 |
4.5.1 无重力下网状反射面的平衡形面 | 第56-57页 |
4.5.2 重力下网状反射面的平衡形面 | 第57-58页 |
4.5.3 去重力后网状反射面的平衡形面 | 第58-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6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