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牡丹论文

不同断根处理对牡丹种子生根的影响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13页
    1.1 种子繁殖技术研究概述第9页
    1.2 侧根发育机理研究第9-10页
    1.3 侧根发育影响因子研究第10-13页
        1.3.1 培养条件与侧根发育第10页
        1.3.2 断根处理与侧根发育第10-11页
        1.3.3 根系活力与侧根发育第11页
        1.3.4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与侧根发育第11-12页
        1.3.5 酶活性与侧根发育第12页
        1.3.6 内源激素与侧根发育第12-13页
2 引言第13-14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4-21页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14页
        3.1.1 试验材料第14页
        3.1.2 试验设备第14页
    3.2 试验方法第14-21页
        3.2.1 河沙和牡丹种子消毒第14页
        3.2.2 种子沙藏第14-15页
        3.2.3 牡丹种子自然沙藏状态下侧根萌动最佳根长确定试验第15页
        3.2.4 同一根长条件下最佳断根方式筛选试验第15-16页
        3.2.5 断根1/3处理下最佳根长筛选试验第16页
        3.2.6 牡丹生根过程中生理指标测定第16-21页
            3.2.6.1 细胞学观察第16-17页
            3.2.6.2 根系活性测定第17页
            3.2.6.3 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测定第17-18页
            3.2.6.4 酶活性测定第18-19页
            3.2.6.5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第19-20页
            3.2.6.6 数据分析第20-2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1-43页
    4.1 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第21-27页
        4.1.1 牡丹种子自然生长状态下不同根长的形态学变化第23-24页
        4.1.2 根长2、3cm不同断根处理后的形态学变化第24-26页
        4.1.3 根长1、2、3、4cm断根1/3处理后的形态学变化第26-27页
    4.2 不同断根处理对牡丹根系活力的影响第27-32页
        4.2.1 根长2、3cm不同断根处理后的根系活力第27-29页
        4.2.2 根长1、2、3、4cm断根1/3处理后的根系活力第29-32页
    4.3 不同断根处理对牡丹种子根系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2-34页
        4.3.1 可溶性糖含量第32-33页
        4.3.2 可溶性蛋白含量第33-34页
    4.4 不同断根处理对牡丹种子根系酶活性的影响第34-38页
        4.4.1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第34-35页
        4.4.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第35-36页
        4.4.3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第36-37页
        4.4.4 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第37-38页
    4.5 不同断根处理对牡丹种子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第38-43页
        4.5.1 吲哚乙酸(IAA)含量第38-39页
        4.5.2 赤霉素(GA3)含量第39-40页
        4.5.3 脱落酸(ABA)含量第40-41页
        4.5.4 玉米素(ZT)含量第41-43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3-46页
    5.1 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第43-44页
    5.2 不同断根处理对牡丹根系活力的影响第44页
    5.3 不同断根处理对牡丹根系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的影响第44页
    5.4 不同断根处理对牡丹根系酶活性的影响第44-45页
    5.5 不同断根处理对牡丹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缩略词表第50-51页
ABSTRACT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TTM-OsmiRNA载体构建及水稻遗传转化
下一篇:温度和湿度对落叶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