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1 纤维素生物质转化 | 第9-13页 |
1.1.1 纤维素结构 | 第9页 |
1.1.2 纤维素的生物降解 | 第9-10页 |
1.1.3 纤维素的生物质转化 | 第10-13页 |
1.1.3.1 纤维素转化生物乙醇 | 第10-11页 |
1.1.3.2 纤维素转化乳酸 | 第11-12页 |
1.1.3.3 纤维素转化己糖醇 | 第12页 |
1.1.3.4 纤维素转化淀粉 | 第12-13页 |
1.2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功能机制 | 第13-14页 |
1.2.2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来源 | 第14页 |
1.2.3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酶学性质 | 第14页 |
1.2.4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应用 | 第14-19页 |
1.3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生产全细胞催化剂的进展 | 第19-23页 |
1.3.1 常用展示系统 | 第20-21页 |
1.3.1.1 凝集素展示系统 | 第20页 |
1.3.1.2 絮凝素展示系统 | 第20-21页 |
1.3.2 运用展示技术生产全细胞催化剂 | 第21-23页 |
1.3.2.1 用于提供淀粉水解酶系 | 第21页 |
1.3.2.2 用于提供纤维素水解酶系 | 第21-22页 |
1.3.2.3 用于提供木糖水解酶系 | 第22-23页 |
2 引言 | 第23-24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4-39页 |
3.1 菌株及质粒 | 第24页 |
3.2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24-26页 |
3.3 主要仪器及条件 | 第26-27页 |
3.4 大肠杆菌重组质粒pET21a-THA_1941的构建 | 第27-30页 |
3.4.1 酶切酶连构建质粒 | 第27-29页 |
3.4.2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的制备 | 第29页 |
3.4.3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 | 第29-30页 |
3.4.4 重组质粒的验证及测序 | 第30页 |
3.5 TaCBP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30-31页 |
3.5.1 TaCBP的诱导表达 | 第30页 |
3.5.2 TaCBP的纯化 | 第30-31页 |
3.5.3 蛋白浓度测定 | 第31页 |
3.6 TaCBP基本酶学性质的测定 | 第31-34页 |
3.6.1 CBP酶活性合成方向的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3.6.2 CBP酶活性磷解方向的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3.6.3 TaCBP最适pH的测定 | 第33页 |
3.6.4 TaCBP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33页 |
3.6.5 TaCBP热稳定性的测定 | 第33页 |
3.6.6 TaCBP底物特异性的测定 | 第33-34页 |
3.6.7 TaCBP酶动力学测定 | 第34页 |
3.7 TaCBP与CtCBP生成淀粉能力的比较 | 第34-35页 |
3.7.1 纤维二糖转化淀粉体系 | 第35页 |
3.7.2 硫酸-苯酚法测淀粉含量 | 第35页 |
3.8 酿酒酵母表面展示质粒pYD1-CtCBP的构建 | 第35-38页 |
3.8.1 酶切酶连构建重组质粒 | 第35-36页 |
3.8.2 酿酒酵母细胞感受态的制备 | 第36页 |
3.8.3 电转化酿酒酵母细胞 | 第36-37页 |
3.8.4 菌落PCR验证转化子 | 第37页 |
3.8.5 酿酒酵母的诱导表达 | 第37-38页 |
3.9 CtCBP展示菌株酶活性的测定 | 第38-39页 |
3.9.1 粗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3.9.2 CtCBP展示菌株最适pH的测定 | 第38页 |
3.9.3 CtCBP展示菌株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38页 |
3.9.4 CtCBP游离酶及CtCBP展示菌株热稳定性的测定 | 第38-3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9-53页 |
4.1 新型纤维二糖磷酸化酶(CBP)的发现及功能鉴定 | 第39-46页 |
4.1.1 候选CBP的发现 | 第39页 |
4.1.2 候选CBP的结构分析 | 第39-42页 |
4.1.3 THA_194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2页 |
4.1.4 THA_1941产物的CBP功能鉴定 | 第42页 |
4.1.5 TaCBP基本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42-44页 |
4.1.5.1 TaCBP最适pH的测定 | 第42-43页 |
4.1.5.2 TaCBP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43页 |
4.1.5.3 TaCBP热稳定性的测定 | 第43-44页 |
4.1.6 TaCBP底物特异性的测定 | 第44页 |
4.1.7 TaCBP的CDP功能鉴定 | 第44-45页 |
4.1.8 TaCBP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45-46页 |
4.2 TaCBP和CtCBP生成淀粉能力的比较 | 第46-47页 |
4.2.1 乙醇沉淀淀粉结果 | 第46页 |
4.2.2 碘液显色定性 | 第46-47页 |
4.2.3 硫酸苯酚法测定CtCBP实验组中淀粉生成量 | 第47页 |
4.2.4 CtCBP生成淀粉转化率的计算 | 第47页 |
4.3 CtCBP在酿酒酵母表面的展示 | 第47-53页 |
4.3.1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8-49页 |
4.3.2 酿酒酵母表面展示菌株的筛选及验证 | 第49-50页 |
4.3.3 CtCBP表面展示菌株基本酶学性质的测定 | 第50-52页 |
4.3.3.1 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 | 第50页 |
4.3.3.2 CtCBP表面展示菌株最适pH的测定 | 第50-51页 |
4.3.3.3 表面展示菌株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51-52页 |
4.3.3.4 CtCBP表面展示菌株热稳定性的测定 | 第52页 |
4.3.4 CtCBP表面展示菌株转化淀粉实验 | 第52-53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5.1 结论 | 第53页 |
5.2 讨论 | 第53-56页 |
5.2.1 关于TaCBP双功能活性的讨论 | 第53-54页 |
5.2.2 一个适合转化淀粉体系的CBP理想性质探究 | 第54-55页 |
5.2.3 酿酒酵母表面展示CBP为降低用酶成本提供了新的途径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ABSTRACT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