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3 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测和诊断意义 | 第15页 |
1.2 静电监测技术介绍 | 第15-16页 |
1.2.1 静电监测技术原理 | 第15-16页 |
1.2.2 静电监测技术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静电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1 国外静电监测技术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1.3.2 国内静电监测技术研究状况 | 第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航空发动机静电监测技术 | 第20-30页 |
2.1 航空发动机常见的监测技术 | 第20-21页 |
2.1.1 发动机气路参数的健康监测与诊断技术 | 第20页 |
2.1.2 发动机转子振动故障诊断技术 | 第20页 |
2.1.3 发动机滑油磨粒状态监测诊断技术 | 第20-21页 |
2.2 静电监测技术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1 静电的产生 | 第21页 |
2.2.2 影响固体颗粒带电的因素 | 第21-22页 |
2.3 航空发动机气路静电监测技术 | 第22-24页 |
2.3.1 气路故障颗粒来源 | 第22-24页 |
2.3.2 气路故障碳烟颗粒荷电机理 | 第24页 |
2.4 航空发动机油路静电监测技术 | 第24-29页 |
2.4.1 油路磨损过程分析 | 第25页 |
2.4.2 油路磨损磨粒的分类和产生 | 第25-28页 |
2.4.3 油路磨粒荷电机理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静电传感器设计和敏感元件的优化分析 | 第30-43页 |
3.1 静电传感器 | 第30-32页 |
3.1.1 传感器 | 第30页 |
3.1.2 静电感应原理 | 第30-31页 |
3.1.3 静电传感器测量原理 | 第31-32页 |
3.2 静电传感器设计 | 第32-34页 |
3.2.1 静电传感器分类 | 第32-33页 |
3.2.2 静电传感器材料选择 | 第33页 |
3.2.3 传感器物理结构 | 第33-34页 |
3.3 静电传感器数学模型 | 第34-39页 |
3.3.1 感应电荷求解方法 | 第34-35页 |
3.3.2 静电传感器感应探极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5-39页 |
3.4 静电传感器灵敏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3.4.1 半径对灵敏度分布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2 介电常数对灵敏度分布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3 绝缘层厚度的影响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 第43-56页 |
4.1 静电传感器等效电路 | 第43-44页 |
4.2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 第44-48页 |
4.2.1 理论设计 | 第44-45页 |
4.2.2 前置放大器对运放的要求 | 第45-46页 |
4.2.3 基于OPA129的前置放大电路 | 第46-48页 |
4.3 信号转换处理电路设计 | 第48-53页 |
4.3.1 整流电路 | 第48-50页 |
4.3.2 滤波电路 | 第50-53页 |
4.4 二级放大电路设计 | 第53页 |
4.5 基于FPGA的A/D转换电路设计 | 第53-55页 |
4.5.1 A/D转换系统设计原理 | 第54-55页 |
4.5.2 FPGA模块设计 | 第55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静电监测信号与带电颗粒粒径和浓度的关系研究 | 第56-79页 |
5.1 实验平台搭建 | 第56-58页 |
5.2 静电监测信号与带电颗粒粒径关系研究 | 第58-60页 |
5.2.1 颗粒等效粒径的计算 | 第58-59页 |
5.2.2 最小二乘拟合 | 第59-60页 |
5.3 静电监测信号与带电颗粒浓度关系研究 | 第60-71页 |
5.3.1 颗粒感应电荷信号特征提取 | 第63-68页 |
5.3.2 带电颗粒感应信号特征值的因子分析 | 第68-71页 |
5.4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对信号与浓度关系的探究 | 第71-78页 |
5.4.1 BP神经网络介绍 | 第73-74页 |
5.4.2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BP神经网络 | 第74-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