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微地震单井观测系统的震源逆时成像方法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微地震震源定位的意义第10页
    1.2 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弹性波逆时成像中的干涉互相关成像条件第15-48页
    2.1 地震波波场分解方法第15-20页
        2.1.1 亥姆霍兹分解方法第15-16页
        2.1.2 解耦类分解方法第16-17页
        2.1.3 两种PS波分解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第17-20页
    2.2 弹性波逆时成像中的干涉成像条件第20-33页
        2.2.1 与传统PS互相关成像条件对比第21-24页
        2.2.2 与传统干涉成像条件对比第24-27页
        2.2.3 同声波绕射叠加成像方法比较第27-30页
        2.2.4 同声波逆时成像方法比较第30-33页
    2.3 观测系统布设和偏移速度模型误差的讨论第33-44页
        2.3.1 观测系统稀疏程度和规则程度第33-40页
        2.3.2 速度模型误差第40-44页
    2.4 重叠事件的讨论第44-46页
        2.4.1 发震时刻相同的同震级地震事件第44-45页
        2.4.2 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同震级地震事件第45-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3章 单井观测系统下的逆时定位方法第48-62页
    3.1 传统单井观测系统下定位方法的缺点第48-49页
    3.2 弹性波逆时成像方法在单井观测系统下的成像结果第49-51页
    3.3 利用解耦方法分解所得各个震相波场的波场快照第51-54页
    3.4 波动方程震源定位流程第54-55页
    3.5 合成测试第55-56页
    3.6 关于数据域噪音的讨论第56-58页
    3.7 微地震事件相较于监测井比较深第58-60页
    3.8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3页
    4.1 结论第62页
    4.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稀疏表示的高分辨率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初至波的自动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