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1.2.1 财税优惠 | 第14-15页 |
1.2.2 全要素生产率 | 第15-17页 |
1.2.3 研发投入 | 第17-18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8-24页 |
1.3.1 财税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3.2 财税优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1.3.3 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1.3.4 文献述评 | 第23-24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 | 第24-27页 |
1.4.1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2章 财税优惠与研发投入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7-33页 |
2.1 政府干预企业研发投入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2.1.1 外部性理论下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干预 | 第27-28页 |
2.1.2 公共性理论下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干预 | 第28-29页 |
2.2 财税优惠补贴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财税优惠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 第29-30页 |
2.2.2 寻租理论下财税优惠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 第30页 |
2.3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下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 第30-31页 |
2.3.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下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不同板块财税优惠和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设计 | 第33-43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3-36页 |
3.1.1 财税优惠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3.1.2 财税优惠与企业研发投入的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3.1.3 研发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3.1.4 研发投入在财税优惠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研究假设 | 第36页 |
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3.3 变量定义与设计 | 第37-41页 |
3.3.1 被解释变量 | 第37页 |
3.3.2 解释变量 | 第37-38页 |
3.3.3 中介变量 | 第38页 |
3.3.4 控制变量 | 第38-40页 |
3.3.5 中介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3.4 模型构建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不同板块财税优惠与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3-60页 |
4.1 不同板块财税优惠与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检验 | 第43-49页 |
4.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5页 |
4.1.2 相关性分析 | 第45-49页 |
4.2 不同板块财税优惠与研发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 | 第49-58页 |
4.2.1 不同板块财税优惠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 | 第49-50页 |
4.2.2 不同板块财税优惠与研发投入实证结果 | 第50-52页 |
4.2.3 主板企业研发投入中介作用实证结果 | 第52-54页 |
4.2.4 新三板企业研发投入中介作用实证结果 | 第54-56页 |
4.2.5 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中介作用实证结果 | 第56-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60-63页 |
5.1 对主板企业政府应合理控制财税优惠政策扶持 | 第60-61页 |
5.2 对新三板和创业板企业政府应灵活应用扶持手段 | 第61-62页 |
5.3 保持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的积极促进作用 | 第62页 |
5.4 建立政府补助效率评价体系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