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德日刑法正犯概念实质化之检视 | 第11-17页 |
1.1 正犯概念实质化的理论演进 | 第11-14页 |
1.2 正犯概念实质化的根基追问 | 第14-15页 |
1.3 小结 | 第15-17页 |
2 正犯概念实质化的本土性反思 | 第17-24页 |
2.1 我国共犯立法视角下正犯概念实质化的反思 | 第17-18页 |
2.2 我国犯罪参与体系视角下对正犯概念实质化的反思 | 第18-20页 |
2.3 对实质正犯概念之优越性的反思 | 第20-23页 |
2.3.1 实质正犯概念之可操作性反思 | 第20-22页 |
2.3.2 实质正犯概念对完善共犯理论的意义反思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3 形式正犯论的具体展开 | 第24-32页 |
3.1 形式正犯概念下“共谋共同正犯”与“正犯后正犯”案件之处置 | 第24-25页 |
3.2 形式正犯概念下“间接正犯”案件之处理 | 第25-30页 |
3.2.1 间接正犯概念的前世今生 | 第25-26页 |
3.2.2 我国刑法语境下对“间接正犯”案件的处理 | 第26-30页 |
3.3 小结 | 第30-32页 |
4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作者简历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