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个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30页
    (一)问题提出第10-12页
        1.政策驱动:学生评价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第10-11页
        2.实践困惑: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践中的现实困惑第11-12页
        3.研究不足:河南省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研究薄弱第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5页
        1.理论意义第12-13页
        2.实践意义第13-15页
    (三)文献综述第15-27页
        1.国内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相关研究第15-23页
        2.国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研究第23-26页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第26-27页
    (四)研究设计第27-30页
        1.研究思路第27-28页
        2.研究方法第28-30页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内涵界定第30-34页
    (一)综合素质评价第30-31页
    (二)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第31-34页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理论分析第34-44页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特点第34-37页
        1.立足学生发展,突出评价的教育性第34-35页
        2.基于实际活动,注重评价的真实性第35页
        3.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的全程性第35-36页
        4.基于学生特点,彰显评价的个性化第36-37页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基本内容第37-44页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评价理念第37页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评价内容第37-38页
        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多元主体第38-40页
        4.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中的评价方法第40-41页
        5.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中的结果呈现与使用第41-44页
三、河南省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实践探索第44-76页
    (一)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基础第44-46页
        1.学校领导班子对评价理念的认同第44页
        2.相关研究提供的理论支持第44-45页
        3.较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与优质的学生生源第45页
        4.学校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活动第45-46页
    (二)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阶段第46-48页
        1.初步探索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第46-47页
        2.规范化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7年9月)第47页
        3.反思完善阶段(2017年9月至今)第47-48页
    (三)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推进基本情况第48-76页
        1.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基本操作第48-65页
        2.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亮点”第65-76页
四、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76-84页
    (一)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问题呈现第76-79页
        1.制度设计有待完善,评价工作缺乏指导第76-77页
        2.档案袋内容不够全面与典型,随意性较强第77-78页
        3.家长“大包大揽”,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其中第78-79页
    (二)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第79-84页
        1.学校缺乏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与激励第80-81页
        2.教师及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理念认识不到位第81-82页
        3.相关主体的评价能力较低第82-84页
五、F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建议第84-90页
    (一)完善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校本评价制度第84-86页
        1.积极完善评价方案第84-85页
        2.健全评价保障制度第85-86页
    (二)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袋,科学使用档案袋材料第86-87页
        1.全面而针对性的收集学生评价资料第86-87页
        2.科学使用学生成长档案袋第87页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相关主体的评价素养第87-90页
        1.开展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专项培训第87-88页
        2.加强相关评价主体的培训工作第88-90页
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思考第90-96页
    (一)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指标,突出评价的适切性第90-91页
    (二)优化评价程序,增强评价的规范性第91-92页
    (三)给予教师适当的选择自主权,提升评价的灵活性第92-93页
    (四)评价融入教育教学,促进评价的常态化第93-94页
    (五)加强多主体沟通与反思,提高评价的有效性第94-96页
结束语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附录第104-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漯河市城区小学排球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