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菌-藻关系的研究 | 第15-23页 |
1.2.1 细菌对藻类的促进作用 | 第17-19页 |
1.2.2 藻类对细菌的促进作用 | 第19页 |
1.2.3 细菌对藻类的抑杀作用 | 第19-20页 |
1.2.4 藻际环境中的化学防御 | 第20-21页 |
1.2.5 群体感应信号在菌-藻关系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1.2.6 化感作用及其在菌-藻关系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1.3 其它物质在菌-藻关系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1.4 菌-藻共生体系的建立 | 第24-25页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27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野外调查及菌、藻独立培养 | 第28-40页 |
2.1 野外调查 | 第28-33页 |
2.1.1 采样方案及数据采集 | 第28-29页 |
2.1.2 结果及分析 | 第29-33页 |
2.2 藻种筛选及生长曲线测量 | 第33-36页 |
2.2.1 生长曲线测量条件设置 | 第34页 |
2.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4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2.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2.3 细菌筛选及生长曲线测量 | 第36-39页 |
2.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7-38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2.3.3 结果及分析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菌藻共生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 第40-56页 |
3.1 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3.1.1 实验设计 | 第40-41页 |
3.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41-42页 |
3.1.3 培养条件 | 第42页 |
3.1.4 分析测量指标与方法 | 第42-44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44-51页 |
3.2.1 藻细胞生理指标 | 第44-47页 |
3.2.2 细菌生物量变化 | 第47-48页 |
3.2.3 营养盐指标变化 | 第48-51页 |
3.3 分析讨论 | 第51-55页 |
3.3.1 藻细胞生长状况 | 第51-53页 |
3.3.2 细菌生长状况 | 第53-54页 |
3.3.3 营养盐浓度变化分析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菌-藻共生体系培养基质优化 | 第56-72页 |
4.1 有机物对共生体系影响探究 | 第56-65页 |
4.1.1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共生体系影响 | 第56-61页 |
4.1.2 不同水解酪蛋白酪蛋白浓度对共生体系的影响 | 第61-65页 |
4.2 不同菌藻投加比对共生体系影响 | 第65-70页 |
4.2.1 实验设计 | 第66页 |
4.2.2 供试材料和仪器 | 第66页 |
4.2.3 培养条件 | 第66页 |
4.2.4 分析测量指标和方法 | 第66-67页 |
4.2.5 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环境因素对菌-藻共生体系的影响 | 第72-81页 |
5.1 不同氮磷比对共生体系影响探究 | 第72-75页 |
5.1.1 实验设计 | 第72-73页 |
5.1.2 供试材料和仪器 | 第73页 |
5.1.3 培养条件 | 第73页 |
5.1.4 分析测量指标与方法 | 第73页 |
5.1.5 实验结果 | 第73-75页 |
5.2 温度与光照对共生体系影响探究 | 第75-80页 |
5.2.1 实验设计 | 第76页 |
5.2.2 供试材料和仪器 | 第76页 |
5.2.3 培养条件 | 第76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76页 |
5.2.5 实验结果 | 第76-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4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建议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