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基于地域特征的森林公园综合评价与规划设计研究--以大佛山森林公园为例

摘要第6-7页
第一章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综述第7-15页
    1.1 森林公园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第7-12页
        1.1.1 森林公园的功能与作用相关理论第7-8页
        1.1.2 森林公园景观营建理论第8-10页
        1.1.3 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生态设计理论第10-12页
    1.2 地域特征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第12-13页
    1.3 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相关研究方法及其发展第13-14页
        1.3.1 生态修复与生态涵养方法第13页
        1.3.2 森林景观质量评价方法第13-14页
        1.3.3 森林景观营建技术方法第14页
    1.4 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对象与方法第15-17页
    2.1 研究目的、意义第15页
        2.1.1 研究目的第15页
        2.1.2 研究意义第15页
    2.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第15-16页
        2.2.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2.2.2 概念界定第16页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7页
        2.3.1 研究方法第16页
        2.3.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三章 基于地域特征的森林公园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第17-33页
    3.1 类型学语境下的森林公园地域特征分析第17-28页
        3.1.1 森林公园的地域特征构成第17-18页
        3.1.2 案例分析: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中地域特征的表达第18-28页
        3.1.3 基于地域特征的森林公园评价体系重点小结第28页
    3.2 评价体系构建第28-33页
        3.2.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第29页
        3.2.2 评价指标选择与标准值确定第29-32页
        3.2.3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与评分标准第32-33页
第四章 森林公园综合评价体系应用:以大佛山森林公园为实证第33-38页
    4.1 大佛山森林基本特征及问题第33-36页
    4.2 大佛山森林现状总体评价第36-37页
    4.3 大佛山森林公园优化发展第37-38页
第五章 基于森林公园综合评价体系的规划设计实践:以大佛山森林公园为实证第38-50页
    5.1 大佛山森林公园建设目标与功能界定第38-39页
    5.2 基于地区生态优化与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构建的森林公园总体空间布局第39-44页
        5.2.1 保育与修复结合,明确功能分区第39-40页
        5.2.2 依林就寺,兼顾特色展示与游客体验安排景点第40-42页
        5.2.3 多样性、可达性和生态性兼具的内部交通优化改造第42-43页
        5.2.4 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第43-44页
    5.3 立足地方自然环境特征的森林公园树种选择与植物群落生态设计第44-46页
        5.3.1 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景观效应的树种选择第44-45页
        5.3.2 本地化、多品种、多层次、多周期的植物群落生态设计第45-46页
    5.4 基于生态资源保护和特色展示的森林公园营建技术措施第46-49页
        5.4.1 生态性和地方文化特色兼具的景观建筑小品第46-47页
        5.4.2 环境友好型与地域性风格兼具的道路铺装第47-48页
        5.4.3 环保节能、地域特色显著的基础设施第48-49页
    5.5 大佛山森林公园效益分析第49-50页
        5.5.1 社会效益第49页
        5.5.2 生态效益第49页
        5.5.3 经济效益第49-5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6.1 主要结论第50页
    6.2 研究的创新性第50-51页
    6.3 后续研究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Abstract第56-57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原及周边地区屋顶绿化调查和景观设计研究
下一篇:220kV古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