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 | 第11-13页 |
1.1.1 物理修复技术 | 第12页 |
1.1.2 化学修复技术 | 第12-13页 |
1.1.3 植物修复技术 | 第13页 |
1.2 生物炭及其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1 生物炭的性质 | 第13-14页 |
1.2.2 生物炭钝化土壤重金属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影响生物炭性质的主要因素 | 第15-18页 |
1.3.1 生物质原料 | 第15-16页 |
1.3.2 热解温度 | 第16-18页 |
1.3.3 停留时间 | 第18页 |
1.3.4 升温速率 | 第18页 |
1.4 生物炭土壤应用的负面影响 | 第18-19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不同原料生物炭的制备 | 第21页 |
2.2.2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的制备 | 第21页 |
2.2.3 不同原料生物炭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培养试验 | 第21-22页 |
2.2.4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培养试验 | 第22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3.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2页 |
2.3.2 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2.3.3 生物炭性质的测定 | 第23-24页 |
2.4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4页 |
2.5 数据统计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2页 |
3.1 生物炭性质表征 | 第25-30页 |
3.1.1 生物炭的基本性质 | 第25-26页 |
3.1.2 生物炭的形貌特征及官能团 | 第26-30页 |
3.2 不同原料生物炭对污染土壤性质影响及重金属钝化效果 | 第30-37页 |
3.2.1 不同原料生物炭对污染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 | 第30-33页 |
3.2.2 不同原料生物炭对污染土壤可交换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3 不同原料生物炭对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重金属钝化效果 | 第37-42页 |
3.3.1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2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污染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9页 |
4.1 不同原料生物炭钝化土壤重金属的差异 | 第42-46页 |
4.2 不同热解温度稻秆生物炭钝化土壤重金属的差异 | 第46-49页 |
5 结论 | 第49-51页 |
6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