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空间天气简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 日冕物质抛射概述 | 第17-21页 |
1.2.1 白光观测特征 | 第17-18页 |
1.2.2 CME和耀斑、暗条、热通道的关系 | 第18页 |
1.2.3 CME的传播特征 | 第18-20页 |
1.2.4 ICME的观测特征 | 第20-21页 |
1.2.5 CME的地磁效应 | 第21页 |
1.3 本文的主旨和结构 | 第21-23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动机 | 第22页 |
1.3.2 本文的结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本文涉及的探测器和数据 | 第23-29页 |
2.1 SDO | 第23-25页 |
2.2 STEREO | 第25-26页 |
2.3 SOHO | 第26-27页 |
2.4 Wind | 第27页 |
2.5 其他探测器 | 第27页 |
2.6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CME磁流绳旋转和非径向运动及其地磁效应研究 | 第29-45页 |
3.1 引言 | 第29-31页 |
3.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3.2.1 NLFFF外推方法 | 第31-32页 |
3.2.2 GCS模型 | 第32页 |
3.2.3 GS重构模型 | 第32-33页 |
3.2.4 其他方法 | 第33-34页 |
3.3 活动源区观测 | 第34-39页 |
3.3.1 AIA和HMI观测 | 第34-36页 |
3.3.2 日冕磁场重构 | 第36-39页 |
3.4 较高高度日冕中磁绳的结构特征 | 第39-41页 |
3.5 1AU处磁绳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关的地磁效应 | 第41-44页 |
3.6 小结与讨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53页 |
4.1 本文总结 | 第45-46页 |
4.2 展望 | 第46-53页 |
4.2.1 进行中的工作 | 第46-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