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1.1 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国外的研究 | 第8-9页 |
1.1.3 国内的研究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理论研究 | 第13-17页 |
2.1 分层走班制的来源 | 第13-14页 |
2.2 问题意识及问题意识的激发 | 第14-15页 |
2.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5-16页 |
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物理分层走班制背景下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 第17-24页 |
3.1 分层走班教学策略 | 第17-18页 |
3.2 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调查 | 第18-19页 |
3.3 物理概念课激发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 第19-21页 |
3.4 物理规律课激发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 第21-22页 |
3.5 物理实验课激发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教学实验实践研究 | 第24-36页 |
4.1 教学实验基本情况 | 第24页 |
4.2 教学案例 1:电势能和电势 | 第24-28页 |
4.3 教学案例 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 第28-30页 |
4.4 教学案例 3: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第30-33页 |
4.5 教学效果分析 | 第33-3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一:关于高中生物理学习问题意识调查问卷 | 第40-41页 |
附录二: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调查问卷 | 第41-43页 |
附录三:A11班和B31班分层测试成绩 | 第43-44页 |
附录四:A11班和B31班江门统一测试成绩 | 第44-45页 |
附录五:分层测试试题 | 第45-48页 |
附录六:江门统一测试试题 | 第48-51页 |
附录七: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