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

邵洵美文艺观初探

五月的致谢第3-4页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7-16页
    第一节 邵洵美的文艺创作和接受谱系第7-11页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第三节 论文结构和研究意义第13-16页
第一章 诗歌观:性灵、肌理和感官第16-27页
    第一节 诗歌的“性灵”论第16-19页
        一. 邵洵美的诗歌定义第16-17页
        二. 诗歌的悦己性第17-19页
    第二节 诗歌的“肌理”论第19-22页
        一. “肌理”的中西阐述第19-20页
        二. 肌理的内核:意义和感官的统一第20-21页
        三. 肌理的实践:炼字的艺术第21-22页
    第三节 诗歌的“感官”论第22-26页
        一. 视觉审美和绘画性第24-25页
        二. 听觉审美和音乐性第25页
        三. 味觉、嗅觉、触觉和生命记忆第25-26页
    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叙事观:有机、幽默第27-33页
    第一节 小说的“有机”论第27-29页
        一. 邵洵美的小说定义第27-28页
        二. 故事和话语第28-29页
    第二节 叙事的“幽默”论第29-32页
        一. “幽默”的中西阐释第29-30页
        二. 幽默的中西契合第30-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文化观:启蒙、大众第33-41页
    第一节 “花厅”和启蒙第33-37页
        一. 作为公共空间的花厅第33-34页
        二. 从政治到文学的公共空间第34-35页
        三. 作为启蒙的花厅第35-37页
    第二节 画报和“启蒙”第37-39页
        一. 作为公共空间的画报第37-38页
        二. 邵洵美的画报观第38-39页
        三. 公共空间和启蒙三步骤第39页
    小结第39-41页
结语第41-44页
    一. 邵洵美的理论特点第41-42页
    二. 邵洵美的现代性探索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学与共通:布朗肖他者书写研究
下一篇: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小说中的“时间”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