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分子遗传学论文

ERK1/2(MAPK3/1)基因在小鼠肠发育、稳态维持及损伤修复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第15-47页
    1.1 肠道的发育和器官形成第15-18页
        1.1.1 内胚层决定,肠管形成及重塑第15-16页
        1.1.2 肠上皮重组,绒毛形态发生及绒毛间区域的形成第16-17页
        1.1.3 隐窝发育及肠干细胞的形成第17-18页
    1.2 肠上皮分化,肠稳态平衡及肠损伤修复第18-21页
        1.2.1 肠上皮细胞类型概述第18-19页
        1.2.2 肠上皮自我更新第19-20页
        1.2.3 肠上皮损伤修复第20-21页
    1.3 肠干细胞及标记基因第21-25页
        1.3.1 肠上皮自我更新的早期研究第21页
        1.3.2 隐窝底部柱状干细胞CBCs第21-22页
        1.3.3 +4位肠干细胞第22页
        1.3.4 肠干细胞标记基因第22-25页
    1.4 肠干细胞微环境中干性和分化的调节第25-31页
        1.4.1 Wnt信号通路的调节第25-27页
        1.4.2 BMP信号通路的调节第27页
        1.4.3 Notch信号通路的调节第27-29页
        1.4.4 EGF/ERK信号通路的调节第29-31页
    1.5 间质与上皮的通讯调节第31-34页
    1.6 EGF/ERK在干细胞及肿瘤中的研究第34-42页
        1.6.1 MAPK信号通路概述及ERK1/2敲除小鼠第34-37页
        1.6.2 MAPK/ERK在干细胞中的研究第37-38页
        1.6.3 MAPK/ERK在肿瘤中的研究第38-40页
        1.6.4 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应用及问题第40-42页
    1.7 肠息肉的产生第42-47页
        1.7.1 JPS幼年性息肉综合征第42-43页
        1.7.2 PJS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第43-44页
        1.7.3 PHTS PTEN错构瘤综合征第44-45页
        1.7.4 mTOR信号通路调节异常与疾病的关系第45-47页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7-55页
    2.1 实验材料第47-49页
        2.1.1 实验动物第47页
        2.1.2 实验试剂及试剂盒第47页
        2.1.3 实验耗材第47页
        2.1.4 实验仪器第47-48页
        2.1.5 实验试剂配方第48-49页
    2.2 实验方法第49-54页
        2.2.1 基因组DNA提取第49页
        2.2.2 组织RNA提取第49-50页
        2.2.3 RNA反转录第50页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50-52页
        2.2.5 H&E苏木精-伊红染色第52-53页
        2.2.6 免疫组化染色第53页
        2.2.7 免疫荧光染色第53-54页
        2.2.8 扫描电镜第54页
    2.3 软件分析第54-55页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126页
    第一章 Erk1/2在小鼠肠道中的活性分析及Erk1/2在小鼠肠道特异性敲除后的表型分析第55-63页
        3.1.1 引言第55页
        3.1.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3.1.3 小结第62-63页
    第二章 Erk1/2在小鼠肠道组织特异性敲除后影响肠干细胞的增殖及肠上皮细胞的分化第63-71页
        3.2.1 引言第63-64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64-70页
        3.2.3 小结第70-71页
    第三章 Erk1/2在小鼠肠道组织特异性敲除后影响了其它维持肠上皮自稳态平衡的信号通路第71-77页
        3.3.1 引言第71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71-76页
        3.3.3 小结第76-77页
    第四章 Erk1/2在小鼠肠道组织特异性敲除后导致了间质细胞的缺陷以及Hedgehog及PDGF信号通路的抑制第77-82页
        3.4.1 引言第77页
        3.4.2 结果与讨论第77-81页
        3.4.3 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Erk1/2在小鼠肠道组织特异性敲除后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介导错构瘤幼年性息肉的产生第82-86页
        3.5.1 引言第82页
        3.5.2 结果与讨论第82-85页
        3.5.3 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Erk1/2在小鼠肠道组织特异性敲除同时激活mTOR信号通路的小鼠将产生比ERK1/2敲除更加剧烈的表型第86-95页
        3.6.1 引言第86页
        3.6.2 结果与讨论第86-94页
        3.6.3 小结第94-95页
    第七章 在Erk1/2肠特异敲除小鼠中用Rapamycin抑制mTOR信号通路可以部分挽救Erk1/2缺失的表型第95-114页
        3.7.1 引言第95页
        3.7.2 结果与讨论第95-113页
        3.7.3 小结第113-114页
    第八章 Erk1/2在Lgr5肠干细胞介导的肠上皮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第114-126页
        3.8.1 引言第114页
        3.8.2 结果与讨论第114-125页
        3.8.3 小结第125-126页
第四部分 结语第126-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5页
附录第145-146页
后记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米黑根毛霉、巴伦葛兹类芽孢杆菌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及重组酶性质研究
下一篇:碳酸酐酶参与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证据及矿物风化的碳汇效应